法律知识

把虚假折扣关进法治的笼子

2014-11-20 19: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反不正当竞争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今年双十一活动中,低价仍是各大电商的促销噱头。尽管各电商平台三令五申严禁虚假折扣,但先涨后降、虚抬专柜价现象依然存在。记者发现,多款商品在节前提高了原价,甚至有的商品根本从未按照所谓原价出售...

  在今年“双十一”活动中,低价仍是各大电商的促销噱头。尽管各电商平台三令五申严禁虚假折扣,但“先涨后降”、虚抬专柜价现象依然存在。记者发现,多款商品在节前提高了“原价”,甚至有的商品根本从未按照所谓“原价”出售过。

  “买的没有卖的精”,每每“双十一”购物狂欢过后,总会留下虚假折扣的一地鸡毛。今年“双十一”前夕,国家工商总局专门约谈了部分电商,要求全面梳理近期网络商品价格,防范电商虚构优惠促销。天猫等电商也建立了价格监控机制及规则,如果查实商家虚抬价格,将给予扣分处罚,直至限制其参加营销活动。不过,虚假折扣不能仅限于电商自己“清理门户”。消费者依法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虚假折扣作为一种价格欺诈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

  许多发达国家对商家打折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搞虚假折扣的商家日子很不好过。前些年,美国一家全国性服装连锁公司因进行虚假打折广告促销而被起诉,后与纽约州政府达成庭外和解。根据和解协议,该公司将支付42.5万美元民事罚金和向纽约州政府赔偿5万美元,并保证今后改变其不实广告宣传方式。由于会面临类似严惩,国外很少发生虚假折扣事件。

  虚假折扣在我国也属于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则进一步明确对经营者虚假折扣的处罚措施,包括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然而,这一系列规定并未得到有力执行,尽管虚假折扣现象屡见不鲜,却鲜闻有哪个电商真正因此受到惩罚。这不仅无法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商家弄虚作假的底气。“双十一”活动已是第六个年头,在各大电商成交量和成交额不断攀升之下也不乏隐忧,一些吃过“价格先涨后降”苦头的消费者,已开始用脚投票抵制“双十一”。而虚假折扣的蔓延,损害的不只是“双十一”,更包括整个社会的商业诚信。

  当下,亟待强化法律的执行力,把虚假折扣关进法治的笼子。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通过技术手段监控电商的价格变化,随时发现和查处虚假折扣的行为,同时,消费者也要摒弃“甘吃哑巴亏”的心态,主动投诉举报。正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个人或许难免被商家蒙骗,但只要广大消费者形成监督合力,商家再狡猾的弄虚作假行为都会原形毕露,弄得声名狼藉。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583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师团,我在反不正当竞争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