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建立和完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

2012-12-19 08:1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妇幼保护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妇幼保护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建立和完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服务内容提要: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度,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发展相适应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内容。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职业教育资源、层次

  建立和完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

  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服务

  内容提要: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度,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发展相适应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内容。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职业教育资源、层次、结构都有诸多弊端;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也脱离实际;农业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之间相互分离、分散和脱节。农业职业教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和机制,是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层次和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农村科技进步,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贡献。本文着重探索如何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运行机制,推进农业职业教育走出过度期的低谷,不断取得新的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日臻完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粗放型农业面临着结构调整,发展高附加值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艰巨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科技、教育。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实践证明,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发展中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发展科技,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农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要求深化教育改革,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建立和完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教育发展迅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了260多万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和100多万高等专门技术人才,培训了1000多万农业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但是,近年来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体现在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比较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农村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究其深层次原因,除需要改革科技推广系统的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外,农业教育思想、教育结构、教育质量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实业教育思想尚未树立,教育与科研、推广游离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二是教育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农民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三是教育资源没有得到优化,分散、重复、低效现象严重;四是教育内容和方法有待于改进。[page]

  教育管理体制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框架体系开辟了一条道路、提供了重要保证。建立和完善以高等职业(成人、继续教育)教育为龙头,以中等职业教育(农业中专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育)为骨干,以县乡村农业职业(成人)教育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基础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整体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广大乡村干部、专业人员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科技进步,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智力与人才保证。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示范体系,是农业、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农科教结合的实践和教育资源优化组合的必然产物。这个体系具有高、中、初的层次性。她也不是孤立存在,是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一环;是和农业普通教育、农业成人教育和农业继续教育相辅相成;是和农业科研、推广和开发互为补充、紧密相连。她也不是封闭的,是在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升华。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示范体系的层次性、系统性、开放性和完整性决定着其系统工程的特性与效力,我们只有遵循其发展规律才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充分发挥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

  农业高校具有科技、信息和人才资源优势,在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龙头作用,成为各省(区、市)农业领导干部培训和农业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各省(区、市)要利用现有的农业高校成人(职业、继续)教育学院的有效资源,开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调查研究,举办高级专题研修班,开展县以上农业领导管理干部的培训、农业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和农业中等学校、乡村干部培训、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培训。在进一步完善培训基地的过程中,一些农业院校尚需进一步调整优化校内资源,改变分散、重复和低效的现状,使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干部教育培训紧密结合,统一运作,向最佳化方向发展。

  农业领导干部培训和农业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要有先进性、指导性和针对性,要把知识经济和农业科技革命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和知识创新意识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编写高水平的专题教材,不断改善教学条件,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努力提高农业干部和专业人员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重要文件、政策性法规出台以前,理应通过组织专题研讨班,反复进行讨论、验证后修定。

  农业中专学校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合理、分布广、辐射快,是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骨干,作为省、地(市 )乡村干部培训和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要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工程培养和培训师资人员,编写农民教材,开发相关课程。近年来,农业中专学校在加强能力教学体系建设、产教结合、联合办学与科教兴农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进步,但是不少学校仍满足于只办学历教育,只注重生源效益,忽视了职业培训、科技推广与示范,导致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游离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尽快理清思路,加快改革步伐,改变现状。[page]

  县、乡、村农业(民)职业(成人)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具有直接面向农业、农村与农民的绝对优势,是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成为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县、乡、村农业成人(职业)学校要改革目前的教材编写方法,编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农民乡土教材和科普资料(挂图),大力组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青年农民培训和农村妇女家政培训,提高亿万农民的整体素质。根据当地农业资源,合理设置农业岗位和专业,开设相关课程,通过培训,达到“开发本地资源、发展优势产业、致富一方农民、发展区域经济”的社会效益。要解决目前师资水平低、教材效果差、培训效益低的问题,把农民真正需要的知识和技术用农民最容易学会的形式与方法尽快送到千村万户中“落户”。改革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采用“少数农村骨干集中、多数农民就地就近培训”的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发挥电视广播等远距离教学的优势,制作农村科技VCD光盘,建立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全面组织实施“农村科技电波入户计划”。

  三、加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整体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我国的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主要原因就是广大乡村干部、专业人员和农民的素质低,文盲多、学历低,科技水平更低。加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最为迫切的课题与任务。因为农村教育落后、文盲多,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非常薄弱,但是我国的农民非常勤劳,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十分迫切,这是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良好基础。健全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整体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途径和条件。全面组织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程,通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2000万人次以上农民,使广大农民尽快学习和掌握1种以上的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通过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每年培训100万人以上,到2000年每20户农民中有1人接受过培训;到2010 年培训2000万人,每10户农民中有1人接受过培训;通过高中等农业职业(成人)技术教育,提高乡村干部和专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到2010年乡镇干部达到大专以上、农村干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水平。

  农业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相衔接,是迈向农村终身教育的台阶和必由之路。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分级培训正是农业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具体体现。从证书层次和培训内容分为初、中、高级;从培训对象分为骨干农民、专业农民和先导农民。培训内容和方法始终要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实践技能和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培训效益的标准始终离不开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的实际水平和技能,培训效益最终体现在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的较快发展。[page]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当前加快农村科技进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教兴农主力军作用,大力开展农业干部培训、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绿色证书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和农村实用技术,提高农业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培养骨干农民,使亿万农民学习和掌握1种以上农村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

  农科教结合是科教兴农的具体实现形式。经过群众的实践证明,绿色证书工程、农村“电波入户”计划、农村青年科技培训、农村妇女的家政培训都是农科教结合的典范,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农科教结合”总体规划,通过认真组织实施绿色证书教育、农业技术“电波入户”计划”、“青年农民培训计划”、“农村妇女家政培训计划”、“农村社区教育计划”等,加快科教兴农步伐,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知识经济的到来,为我国的农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更多的是激烈的竞争带来的挑战。传统的农业教育思想、教育结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都将面临着新的挑战,终身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思想,创新、创业、通用型人才培养和以能力培养体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以及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占据教育中的主导位置。分散、重复、低效的教育资源将得到调整优化,教育结构也将进一步得以调整优化。农业继续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空前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改革,农业普通教育将和农业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更加紧密结合;农业学历教育将和农业职业培训紧密结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紧密结合;科研、推广和教育紧密结合,实现农科教的最佳结合,提高整体效应。

  高中等农业院校作为农科教结合的教育培训基地,要深化各项改革,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调整专业设置、加强能力教育、培养适用人才的同时,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和科学园的建设,举办科技市场,示范推广农业科研开发新项目、新成果和新产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农业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农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而光荣的新课题。

  主要参考资料:

  1.路明著,《农业教育50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4[page]

  2.王德海、赵维宁、张晓婉著,《现代培训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8

  3.王有超、李水山著,《高等农业成人教育历史轨迹和发展战略》,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1

  4.王东阳、曹向群著,《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指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10

妇幼保护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457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妇幼保护法律师团,我在妇幼保护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