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

2012-12-19 06:5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妇幼保护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妇幼保护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居高不下,对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社区,带来了不利影响,也使这些未成年人付出了沉重的青春代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社区之策,更是兴国强国之本。笔者在仙桃市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科工作,对未成年人犯罪案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居高不下,对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社区,带来了不利影响,也使这些未成年人付出了沉重的青春代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社区之策,更是兴国强国之本。

  笔者在仙桃市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科工作,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作一分析,以期引起社会关注。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概况

  我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为:从2004年至2007年,涉嫌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分别占总犯罪人数的8.43%、10.89%、7%、10.71%,且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其中男性占大多数,以15周岁至17周岁年龄段居多,大部分为在校初中生和辍学生。

  二、未成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1、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2、侵财性犯罪占大多数。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动机上看,以侵犯财产为主要目的犯罪占绝大多数,尤其以抢劫、盗窃最为突出。

  3、团伙作案占大多数。目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有70%是团伙犯罪。未成年人由于受心理及身体发育的影响,单独作案觉得力气小,势单力薄,难以得手,在作案时多寻找帮手,共同实施犯罪行为。

  4、文化素质低下者占大多数。违法犯罪人员大多为小学或初中文化,有的小学期间就辍学,文化素质低下,法律观念淡薄,作案手段大多比较简单,往往不计后果,随意性大。

  三、未成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偏颇。

  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课堂,在未成年人进入社会的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1)家庭结构有缺陷。家庭的残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催化剂”。由于父母离异、死亡,导致未成年人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他们在家里得不到精神上的爱抚,往往会向外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这样,由于他们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不良环境的影响和坏人的教唆、引诱下,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据调查表明:80%的未成年人的家庭结构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或是父母一方死亡的单亲家庭。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的教育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一些家长没有遵循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教育方式不当,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很直接的、很重要的原因。据调查,未成年人犯罪有80%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娇宠、溺爱。②简单粗暴。③放任自流。④期望过高。⑤缺乏情感沟通。[page]

  (3)父母行为不良。父母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言谈举止等对未成年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未成年人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志的能力较弱,父母的不良行为,会给子女以暗示,并使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在其心灵中孕育违法犯罪的种子。

  (4)家庭过于贫困。有的父母为了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双双外出务工或经商,把孩子交给老人,使孩子在同龄人中产生自卑感,孩子为了满足自己从家庭中无法得到的物质欲望,往往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学校教育缺位

  (1)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是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是造就人类灵魂的重要场所。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校依然存在重文化知识教育、轻思想品德培养,重考试成绩、轻教书育人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上的各种消极因素的“免疫力”极低,在外界不良诱因的作用下,极易产生犯罪心理,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法制教育走过场。法制教育往往停留在法律知识的说教上,空洞无物、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有效性,没有收到预防犯罪的效果。有的在校学生先一天听了法制课,第二天就去找其他学生要钱,当遭到拒绝时,便拳打脚踢。当办案干警讯问其知不知道是犯罪时,这名学生说:“闹的好玩,要的钱也不多”。

  (3)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滞后。目前,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基本上仍是空白。未成年人进入青春期后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开始对性有所感知,但是由于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指导,使得他们在性知识上表现为愚昧无知,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把探索的目光投向了色情网站及淫秽音像制品等。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成熟不同步,在外界的刺激下,加上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往往会出现越轨行为。

  3、社会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驱动,使未成年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令人担忧。未成年人年龄小,接受能力强,辨析能力弱,一些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和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声讯台、手机短信上的有害信息、庸俗不堪的文艺作品等,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坏的心灵侵蚀。尤其是迷恋网络而最终走向犯罪的未成年人占很大比例。

  四、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对策

  “少年智则国家智,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兴则国家兴。”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page]

  第一,要从学校教育抓起,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提升学校“育人”教学理念,突出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以德育人,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要重视农工子女教育和留守儿童教育,促进社会稳定。

  第二,要从家庭教育抓起,切实改善家庭环境。父母要从自身做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子女当好表率。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掌握子女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沟通工作。政府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第三,要从社会文明建设抓起,切实改善社会环境。净化社会环境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工作。要严格整顿文化市场,尤其要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对非法网吧、录像厅、游戏机室和影像制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综合执法检查。

  第四,要从法制教育抓起,切实加强法治建设。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从源头上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妇幼保护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122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妇幼保护法律师团,我在妇幼保护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