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垄断协议分类的依据有哪些

2020-03-20 11:2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反垄断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反垄断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市场是需要公平竞争才能够正常发展,如果市场形成不正当竞争亦或是垄断的现象,那么整个市场就是不健康的,而且会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垄断协议分类的依据有哪些的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垄断协议分类的依据有哪些

  反垄断法第二章规定了垄断协议的类型及豁免。

  内容如下:

  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下列垄断协议:

  (一)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

  (二)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

  (三)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

  (四)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五)联合抵制交易;

  (六)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本法所称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

  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

  (一)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二)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三)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垄断协议分类的依据有哪些

  二、垄断的种类

  1、特许垄断

  有些独家经营的特权是由法律所规定并受到法律保护的,专利权和版权便是法律特许的垄断。为鼓励创造发明,绝大多数国家制定有专利法,可见专利垄断是由法律壁垒造成的。在某些场合下,政府授予某厂商独家经营的权利;也有时政府经过招标竞争通过合同的形式授予独家经营的特权。

  2、自然垄断

  如果某种产品需要大量固定设备投资,大规模生产可以使成本大大降低,那么,一个大厂商就可能成为该行业的唯一生产者。由一个大厂商供给全部市场需求时平均成本最低,两个或两个以上厂商在该市场上经营就难以获得利润,这种情况下,该厂商就形成自然垄断。

  3、策略性垄断

  如果除垄断者外另无他人掌握某种生产技术或诀窍,该市场自然形成技术性垄断。在既无技术壁垒又无法律壁垒的情况下,厂商通过高筑壁垒以确立或巩固其垄断地位,这便是策略性垄断。

  4、其他垄断壁垒

  上述壁垒并没有列尽全部因素,也不一定相互排斥。如厂商控制了某种原材料的供应。凡是阻挡竞争者进入市场的壁垒都是造成垄断的原因。

  三、反垄断的法律依据

  《反垄断法》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

  (一)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垄断协议分类的依据有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下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等。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垄断协议分类的依据有哪些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反垄断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153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反垄断法律师团,我在反垄断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