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出口骗税案件的特点及检查方法

2012-12-27 02:13
找法网官方整理
财税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财税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基层国税机关在日常稽查中,发现出口企业骗取退税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涉案企业以生产企业居多,隐蔽性和检查难度加大。由于涉案企业多为生产企业,一般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和规模,有部分真实业务做掩护,具有一定隐蔽性:一是易于忽视,疏于防范;二是检查中如何区分真假

  基层国税机关在日常稽查中,发现出口企业骗取退税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涉案企业以生产企业居多,隐蔽性和检查难度加大。由于涉案企业多为生产企业,一般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和规模,有部分真实业务做掩护,具有一定隐蔽性:一是易于忽视,疏于防范;二是检查中如何区分真假业务有一定难度;三是波及人员就业问题,存在社会稳定隐患,政府压力较大。

  二是作案手段日益复杂和专业化。各环节既有联系、合作,又分工明确、独立作业,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形成松散的、不固定的犯罪团伙共同作案、交叉作案,面广涉案人员较多,涉及报关、倒汇和虚开等多环节,各有“专业”人员负责,但并不固定和某人或某个团伙合作。

  三是犯罪分子警惕性高,有一定的反侦查意识和手段,使查办成本大大提高。如部分案件,公安部门传唤个别涉案人员的很短时间内,其他犯罪分子将很快得到信息,立即采取措施藏身匿迹,在外租房居住,甚至连其家人都不知道其出入地址。在审讯中,案犯只是供述所查办案件的情况,对其他情况则避而不谈。另外,涉案犯罪分子主要集中在部分敏感地区,抓捕难度和成本较高,致使查办时间大大延长。

  基层在查处出口骗税案件中,总结出以下行之有效的的检查方法:

  一是查前分析,确定检查疑点。在检查前,至少要调取企业近三年的出口情况,首先对出口收入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出口收入的变化情况,检查企业出口收入有无突然大幅度增减的情况,如果企业有出口收入大幅度增加的年度,则骗取出口退税的疑点很大,应作为重点进行检查。其次对企业出口货物报关口岸进行分类分析,尤其是对企业从敏感口岸出口情况进行分析,如果企业大量的货物自敏感口岸出口,则列为重点怀疑对象进行检查。

  二是突击调账,取得有效资料。在查前分析的基础上,要全面调取企业的账簿资料等。为了确保效果,可请公安机关参与调账。在调取账簿搜集证据过程中,除了要调取财务部门的有关资料,要重点调取储运部、销售部门、仓库等重点部门的资料。对实行微机记账的,要注意调取微机内的数据,尤其是财务部经理、储运部经理、销售部门经理微机内的数据,要重点查看、调取。

  三是确定重点,取得突破。在检查过程中要重点对生产成本核算、往来账、购货情况进行检查,并实地查看、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等有关情况。[page]

  一要了解企业的组成情况。要通过听取企业介绍、企业内部电话簿及科室内张贴的有关资料等确定企业的构成,包括下设分公司情况、分公司是否为独立核算单位、关联企业情况、内部设置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

  二要对进项税发票进行检查。要了解企业近几年在专项检查、日常检查、金税协查中是否存在善意、恶意取得虚开发票的问题。要对进项税发票进行统计分析,检查企业是否存在从高危地区大量取得进项税发票的情况。然后结合产品的构成,与购货情况进行对比,检查购货情况是否属实。

  三要检查企业的往来账。重点检查“应付账款”、“其它应付款”科目,检查是否存在数额较大的贷方余额,并且存在长期不付款的情况;检查是否经常发生调整账户情况,包括余额调整、串户调整等,如果存在以上情况,应重点检查。

  四要检查企业委托加工情况,检查企业委托加工业务是否同时符合4个条件,重点检查委托加工合同、支付加工费的有关凭证、取得的专用发票等,从外围切断企业存在产量大于生产能力的借口。

  五要进行实地检查。要深入到企业的生产车间进行实地检查,要随机询问部分车间生产人员,询问生产情况以及所属单位,避免企业以租来的车间逃避检查。向车间主任、技术人员询问了解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对照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情况,看与企业的产量是否符合。如果企业的实际产量大,结合检查企业的账簿、报表等,检查企业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是否增加,生产人员工资是否增加,如果没有变化,说明肯定存在问题。

  六要检查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情况。结合了解到的生产工艺,对财务成本核算进行检查,重点检查企业耗用的电力(以从供电部门取得的数据为准)等能源情况,原材料耗用情况,对有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企业是否有生产能力。生产能力不仅指企业的总体生产能力,重点是疑点出口货物出口期间的实际产能,即在疑点货物出口期间,被查企业能否生产出所出口的货物。

财税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091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财税法律师团,我在财税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