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税收筹划的风险节税原理

2012-12-27 01:36
找法网官方整理
财税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财税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绝对节税和相对节税原理,都是基本于无风险节税考虑,即没有风险或不用考虑风险。实际上无论绝对节税还是相对节税,往往都有一定的风险。节税是一种经济行为,在错综复杂而又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环境中,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有风险,只不过程度不同而
绝对节税和相对节税原理,都是基本于无风险节税考虑,即没有风险或不用考虑风险。实际上无论绝对节税还是相对节税,往往都有一定的风险。节税是一种经济行为,在错综复杂而又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环境中,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有风险,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节税与风险一般成正比,节税越多,风险越大。因此,节税除了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外,大多数情况下还要考虑节税的风险价值。风险价值是指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取的超过一般投资报酬率那部分额外报酬。一般风险越大,风险价值也越大。

  风险节税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条件下,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去获取超过一般节税所节减的税额。风险节税主要是考虑了节税的风险价值,它与绝对节税原理、相对节税原理并行不悖。风险节税原理又分为确定性风险节税原理和不确定性风险节税原理。

  1、确定性风险节税原理

  节税风险有些具有一定的确定性,比如,各国的税收优惠、各国的税率差异等。此外,各国的税制变化、经济周期、市场利率、通货膨胀、企业本身的发展和收益变动幅度等都有一定的确定性。

这些确定性风险因素在节税时必须要考虑进去,可以作为一个定量考虑进去,把这种风险节税称为确定性风险节税。
  
在确定性风险节税中,一般根据以往的数据和经验,运用概率论来量化风险,用计算期望值的方法来选择节税方案。
  
例:假定由于确定性风险因素,一个纳税人的两个节税方案如下:
  
方案一:第一年要缴纳所得税100万元的概率为30%,缴纳所得税120万元的概率为50%,缴纳所得税150万元的概率为20%;第二年要缴纳所得税120万元的概率为20%,缴纳所得税150万元的概率为40%,缴纳所得税180万元的概率为40%;第三年要缴纳所得税150万元的概率为20%,缴纳所得税180万元的概率为60%,缴纳所得税200万元的概率为20%;
  
方案二:第一年要缴纳所得税60万元的概率为40%,缴纳所得税80万元的概率为40%,缴纳所得税100万元的概率为20%;第二年要缴纳所得税80万元的概率为20%,缴纳所得税100万元的概率为50%,缴纳所得税120万元的概率为30%;第三年要缴纳所得税180万元的概率为30%,缴纳所得税200万元的概率为60%,缴纳所得税220万元的概率为10%。这个纳税人的年目标投资收益率为10%,纳税人采用不同方案在一定时期所取得的税前所得相同。那么,在同时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

我们应该选择的最佳节税方案如下:
  
(1)计算采用节税方案后3年的税收期望值
 
 方案一:第1年的税收期望值=100×30%+120×50%+150×20%=120(万元)

  第2年的税收期望值=120×20%+150×40%+180×40%=156(万元)

  第3年的税收期望值=150×20%+180×60%+200×20%=178(万元)
 
 方案二:第1年的税收期望值=60×40%+80×40%+100×20%=76(万元)
 
 第2年的税收期望值=80×20%+100×50%+120×30%=102(万元)

  第3年的税收期望值=180×30%+200×60%+220×10%=196(万元)
 
 (2)折算税收期望值的现时价值
 
 方案一的期望税收现值=[120/(1+10%)]+[156/(1+10%)2]+[178/(1+10%)3]=371.75
 
 方案二的期望税收现值=[76/(1+10%)]+[102/(1+10%)2]+[196/(1+10%)3]=300.65
 
 (3)计算考虑确定性风险因素情况下方案二比方案一多节减的税额
 
 方案二比方案一多节减的税额=371.75-300.65=71.1(万元)
 
 这样,通过计算可使各个可供选择的节税方案中的确定性风险因素数量化,以此作为节税的依据。此例中,我们应该选择方案二,因为它比方案一节税更多的税收。
 
 2、不确定性风险节税原理
 
 其实风险多少有一些不确定性,上面所谈及的确定性风险只是相对而言的,现实生活中许多节税存在着不确定性风险。比如,国际节税中的汇率问题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难有人能够正确地预测出汇率的变化,跨国节减的税收很可能由于汇率变化而完全抵消,甚至增加税收。因此,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在节税时也是发布要考虑的。我们把这种风险节税称为不确定性风险节税。
 
 对于节税的不确定性因素,通常的做法是用主观概率来计算其风险程度和风险价值,首先通过主观概率把不确定性因素转化为确定性因素,然后就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主观概率是指在没有大量历史数据资料和实际经验的情况下,人们根据有限的资料和经验合理地估计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由于不确定性节税方案与实际结果的偏离程度往往要大于确定性节税,因此,为了保证节税的切实可行,必须考虑节税结果对期望值的偏离程度,即风险程度。我们一般用标准离差来反映不确定性节税的风险程度:标准离差越大,风险程度也越大。不过,标准离差是一个绝对值,只能用于税收期望值相同的节税方案,对于税收期望值不同的不确定性节税方案,则要用标准离差率来反映风险程度。同样,节税方案的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程度也越大。
财税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471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财税法律师团,我在财税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