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被撞车祸有哪些处理技巧

2021-05-24 09: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交通事故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交通事故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交通事故发生后,处理的程序非常重要。发生交通事故后第一时间应当报警,如果有伤者应及时将伤者送医。那么,如果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导致伤者被撞,应该怎么处理?处理流程是怎么样的?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关于被撞车祸处理技巧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一、被撞车祸处理技巧有哪些

  1、正确判断伤情和受伤部位;

  2、注意正确的搬动伤员方法,保护脊柱和骨折肢体;

  3、按先救命,后救伤的原则,先心肺复苏,后处理受伤部位;

  4、迅速止血,包扎伤口,固定骨折;

  5、尽快转送医院。

被撞车祸有哪些处理技巧

  二、交通事故处理程序

  (一)受理报案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当事人或其他人的报案之后,按照管辖范围予以立案。

  (二)现场处理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受理案件后,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现场,收集证据。

  (三)责任认定

  在查清交通事故事实的基础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事故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作用大小等,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作出认定。

  (四)裁决处罚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对肇事责任人予以警告、罚款、吊扣、吊销驾驶证或拘留的处罚。

  (五)损害赔偿调解

  对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的赔偿,按照有关规定和赔偿标准,根据事故责任划分相应的赔偿比例,由公安交通管理

  部门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双方同意达成协议,由事故调解人员制作并发给损害赔偿调解书。

  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

  (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经过;

  (三)道路交通事故证据及事故形成原因的分析;

  (四)当事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意外原因;

  (五)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名称和日期。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由办案民警签名或者盖章,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专用章,分别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调解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期限。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关于被撞车祸处理技巧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被撞了后,应当及时报警,迅速保护受伤部位并到医院就医。交警会对事故责任人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交通事故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826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交通事故律师团,我在交通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问
在高速上发生追尾,请问交通事故纠纷处理技巧有哪些
交通事故争议的解决方法有:   (一)和解   和解是指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当事人双方在没有第三人参加的情况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互相体谅,分清是非,达成协议,自行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纠纷。   (二)调解   公安交通行政部门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是实质是一种行政调解。   1、调解的适用范围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18条之规定,不适用调解有下列四种情况:   (1)当事人提供不出交通证据,因现场变动、证据灭失,交通警察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   (2)当事人对事故认定有异议的;   (3)当事人拒绝在事故认定书上签名的。   2、调解的程序   (1)介绍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2)宣读交通事故认定书;   (3)分析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于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并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4)根据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责任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的规定,确定当事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5)计算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失总额,确定各方当事人分担的数额。(6)确定赔偿方式。事故调解人员可根据有关交通事故处理方法、规定等,并结合当事人双方的经济条件提出损害赔偿方案,供事故当事人自愿协商。   3、调解结束。   (三)诉讼。   诉讼指人民法院在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共同参加下,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予以解决的方式。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具体流程   (1)起诉和受理。交通事故当事人就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应向法院递交起诉状,经法院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受理后七日内立案;认为不符合条件的,在七日内裁定,不服的可提起上诉。   (2)审理前的准备。法院立案后五日内将起诉状附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在15日内提答辩状,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检诉讼材料进行必要的审理前的准备工作。   一审普通程序结束后,如果当事人不服而提出上诉,则一审裁判不生效力,而进入二审程序。   二审法院的判决和裁定,是终审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判,一经宣告或送达当事人就具有法律效力。对此裁判,当事人即不能再行起诉或上诉。   (3)开庭审理   普通程序的审判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需要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