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

2021-05-28 15:37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交通事故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交通事故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发生交通事故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人员伤残的情况,而对于伤残的鉴定也是根据相关的原则来进行评比,这也是受伤人员获得经济补偿的相关基础,要注意正确的鉴定方法,那么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是什么?下面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伤残等级鉴定是事故赔偿的主要依据。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有四大原则,即客观评定原则、比照评定原则、分别评定原则、排除原伤病原则。

  交通事故中有人员受伤的,需要做伤残等级评定,以便制定赔偿金额,交通事故伤残等级的评定,需要依据下面三种情况来评定:

  1、人体受伤后的治疗效果。

  2、残疾与事故、损害之间的关系。

  3、交通事故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伤及由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或者后遗症。

  我国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是分为十个等级,专业的鉴定机构会根据当事人的受伤情况作出鉴定,其中第一级伤残是最严重的,而第十级伤残程度则是相对最轻的。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

  二、交通事故伤残法律依据

  《交通伤残鉴定》

  4.1Ⅰ级伤残

  4.1.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a)植物状态;

  b)极度智力缺损(智商20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c)四肢瘫(三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

  d)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大便和小便失禁。

  三、发生交通事故司机承担什么责任

  根据司机与受害人的过错程度所划分的、在排除了受害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之后,依法应由车主和(或)司机所应承担的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司机有重大过错的,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的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

  《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以上就是关于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的相关介绍,如果遇到交通事故,建议大家要注意正确的处理流程,尤其是交通事故,司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受伤人员要及时的送往医院。对此有不明白的,建议可以咨询一下找法网的律师。 

交通事故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4971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交通事故律师团,我在交通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