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吃了抗过敏药后开车易出交通事故

2015-06-12 20: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交通事故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交通事故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酒后开车有危险、吃感冒药后开车有危险,这些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多抗过敏的药物服用后不宜开车很多司机却不知道。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刘某某提醒司机朋友,服用抗过敏药后最好不要开车。

  刘某某介绍说,临床上常用的抗过敏药,如非那根、苯海拉明等,这些药物虽能有效地治疗过敏性疾病,但容易使人产生精神萎靡、乏力、头晕、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容易影响驾车安全,严重时甚至会发生交通意外或伤亡事故。

  她提醒说,有资料证实,酒后开车交通事故率为87%,而服用抗过敏药后交通事故率为72%。随着夏季的到来,过敏患者逐渐增多,因此服用抗过敏药后最好不要开车。

  抗过敏药分三代各有特性

  刘某某介绍说,目前,抗过敏药分为三代,每代抗过敏药都有各自的特点。

  第一代抗过敏药不宜在驾驶中服用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酮替芬、异丙嗪(非那根)、赛庚啶等。该类药物一天需服用多次,嗜睡作用强,有口干、尿潴留等副作用。疗效略差,但胜在价格便宜。很多感冒药如VC银翘片、新康泰克等里面也含有扑尔敏的成分,用于缓解打喷嚏、鼻塞、流涕症状。

  【使用建议】第一代抗组胺药嗜睡作用强,还有口干、尿潴留等不良反应,为了安全,不应在车辆驾驶期间使用。如需使用,睡前服药较好,既治病,又助眠。

  第二代抗过敏药服下后8-12小时内不宜驾车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咪唑斯汀等。该类药物一天服药次数少,起效快,作用强,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相对较低,嗜睡作用轻或几乎无嗜睡,但也不是绝对没有,因此使用的时候还是要非常谨慎。

  【使用建议】为确保驾驶安全,刘药师建议驾驶员在服用含有第一、二代抗组胺成分的药品后,8-12小时内不要开车。高血压患者应慎用第一、第二代抗组胺药。第一代抗组胺药虽对心脏影响较小,但也会引起心跳过速或过缓、心慌、头晕、血压下降,使心衰加重;而第二代抗过敏药中的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对心脏的毒副作用已被肯定,均已被淘汰;第二代中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在正常剂量下是安全的,但不宜长期使用。

  第三代抗过敏药不良反应轻最好晚上服用

  第三代抗组胺药:如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等。该类药物没有对特殊体质的人的心脏毒性,不良反应比第二代更轻,疗效好,但价格较贵。

  【使用建议】第三代抗过敏药基本可以放心服用,但最好还是晚上服用。第三代抗组胺药对心脏的不良反应较低,高血压患者可以使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药期间,患者要经常监测血压变化。若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时可选用西替利嗪,因其从肾脏排出。

交通事故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018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交通事故律师团,我在交通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