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法院起诉一般受理需要多久

2021-12-10 11: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交通事故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交通事故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交通事故起诉之后,一般一个月左右就会安排开庭。起诉之后,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以下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交通事故法院起诉一般受理需要多久

  从向法院递交起诉状那天起,法院必须在7日内决定立案或不立案。一般只要当事人起诉状上写明原被告、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属于该法院管辖,法院就会立案。

  立案之日起5日内,法院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必须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不答辩的不影响审理。 开庭前,会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 这期间,如果对方申请延期审理,或法院认为有必要追加必要共同诉讼当事人等,都会影响最终开庭的时间。

  当庭宣判的,10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一审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简易程序的话3个月。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交通事故法院起诉

  二、交通事故起诉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一)民事起诉状,人民法院和每位被告各一份;

  (二)交通事故证据材料,主要包括:

  1、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病历和诊断证明;

  2、医疗机构出具的误工时间证明、工作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

  3、用以证明交通费的正式票据;

  4、受害人及近亲属的户籍证明,如受害人系农村户口,最好提供发生交通事故时已在城镇居住一年以上、且有固定收入的证明;

  5、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或者伤残的证明;

  6、被扶养人与受害人系近亲属的证明,以及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证明;

  7、其他证据材料,如《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等。

  交通事故诉讼费谁付?交通事故发生之后要进行诉讼除了案件受理费,还需要出律师费,具体的费用是怎么样要根据案件实际的复杂情况来定。

  三、交通事故起诉费多少

  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当事人提出案件管辖权异议,异议不成立的交纳50元至100元。

  以调解方式结案或者当事人申请撤诉的,减半交纳案件受理费。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减半交纳案件受理费。

  对财产案件提起上诉的,按照不服一审判决部分的上诉请求数额交纳案件受理费。

  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仲裁机构依法作出的裁决和调解书,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裁定以及国外仲裁机构裁决的,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有执行金额或者价额的:交纳50元至500元;

  2、执行金额或者价额不超过1万元的:交纳50元;

  3、超过1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4、超过5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5、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6、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1%交纳。

  一般情况下,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但如果原告输了官司,则原告自己承担诉讼费。律师费是自费的,谁请了律师则谁承担律师费用。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交通事故法院起诉一般受理需要多久的相关内容,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一审普通程序结束后,如果当事人不服而提出上诉,则一审裁判不生效力。若还遇到其它问题,欢迎上找法网的法律平台,咨询专业的律师。

交通事故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136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交通事故律师团,我在交通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关联法条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