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意思表示瑕疵

2012-12-19 07:14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意思表示瑕疵,在我国,被称为意思表示不真实。在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上,意思表示瑕疵包括受欺诈、受胁迫、趁人之危、重大误解等四种情形的意思表示瑕疵。其中,对于因

  意思表示瑕疵,在我国,被称为意思表示不真实。在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上,意思表示瑕疵包括受欺诈、受胁迫、趁人之危、重大误解等四种情形的意思表示瑕疵。其中,对于因受欺诈、受胁迫所为的意思表示的效果,除了民法通则似有过分干预私法生活之嫌外,基本遵循大陆法系的一般规则,即赋予表意人相应的撤消权。我国所谓的重大误解,基本上相当于德国和大陆法系理论上的重要性质错误。另外,在我国司法解释上将误传视为一种独立的意思表示瑕疵类型,根据该解释,意思表示由第三人转达时,而第三人由于过失转达或没有转达,使他人造成损失的,一般可以由意思表示人负责赔偿,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有人认为,这一解释规定本人须为信赖赔偿,隐含了本人可以主张撤消的含义。不过,在德国,误传,是指表意人使用传达方式表达其意思表示时,传达人发生传达不实的情形。传达人被视为表意人的单纯表达工具,是传达人的延长。误传,仅限于传达人的非故意的不确实传达,如果表意人故意作不实传达,则超出传达的范畴。对于误传,根据德国民法典第120条之规定,意思表示因传达人或传达机构传达不实时,得按第119条关于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所规定的情形而可以撤消。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566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