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药店促销手段问题多 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

2015-01-15 22:1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广告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广告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乌鲁木齐市民张先生反映,他每日接孩子放学都免不了路经药店,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经常指着药店门口张贴的万XX·伟哥宣传广告,好奇地问是什么药,这让张先生颇为尴尬且无言以对。媒体留意了一下乌...

  乌鲁木齐市民张先生反映,他每日接孩子放学都免不了路经药店,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经常指着药店门口张贴的“万XX·伟哥”宣传广告,好奇地问是什么药,这让张先生颇为尴尬且无言以对。

  媒体留意了一下乌市街边药店的门头,发现形形色色的药品广告贴满了药店门窗。事实上,这些穿着“漂亮外衣”的药品广告很大一部分是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的虚假广告。

  违法宣传,尤其是医药行业的违法宣传,轻者会延误治疗,重者直接威胁生命,虽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时常会进行监管查处,但违法广告仍屡禁不绝,让患者真假难辨。

  药品宣传不能出现不良用语

  连日来,媒体走访了乌市多家连锁药店,发现很多张贴违法药品广告宣传海报的现象。

  在龙泉街南巷自治区人民医院对面的几家药店,媒体看到门窗上贴着“98元告别腋臭”“玛咖,男人的雄壮,玛咖的力量”“名露克服了传统调理狐臭易复发、易过敏的不足,承诺5年跟踪服务”等等广告。

  还有一家连锁药店赫然张贴着夸大药品疗效词语的海报,上用大号字体写着“魏氏家族秘方痛可贴,20元8贴,正宗古方,一贴见效、一流效果、一流品质。”旁边还有一张婴儿照片的海报,宣称“打造儿童皮肤护理第一品牌”的婴宝的儿童皮肤护理药膏。

  媒体在走访中发现,药店的很多宣传广告从“国家级新药”“重大科研课题”“国内先进技术”到“解开了患者的死结”“XX病的神奇克星”,外加“隆重面市”“数量不多”,用夸大宣传来博人眼球。

  药店可以随意张贴任何医药广告吗?媒体从乌鲁木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处了解到,药店在发布宣传上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要严格按照该商品监管部门审批的说明书内容进行发布;二是宣传内容必须与相关广告的批文一致,并认真核查批文是否在有效期内,以确保所有发布的信息是真实有效,保证不夸大宣传、虚假宣传,不出现科学断言、表明效率及治愈率等不实用语。

  稽查处工作人员还告诉媒体,消费者在药店购买药品时还需看清:“食”字号产品,仅表明是食品,“消”字号产品则表明是消毒卫生用品,“健”字号产品则表明是保健食品。只有具备“国药准字”文号的产品才是药品,才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

  “伟哥”属处方药,不能广而告之

  媒体在走访中发现,几乎每家药店都少不了宣传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药品,像玛咖、万XX等。

  媒体在鲤鱼山路一家连锁药店里看到“万XX,关爱♂男性健康,向‘性’福出发。”这般露骨的广告语。一位戴粉色护士帽样的店员热情介绍说:“选这个没错,都快没货了!”

  药店在门口张贴“伟哥”广告是否违规?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处工作人员解释说,“伟哥”属处方药,只能在专业媒体上发布信息,不能在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上传播,处方药更是不允许以广告形式摆在药店招揽生意。

  “伟哥”这类药品的大肆宣传,还会造成不佳观感,有损城市形象。这位工作人员告诉媒体,前些天,乌市食药监部门刚刚对这些低俗广告、性药宣传进行过一次监督检查,责令其撤销这些违法广告。露骨的广告语一夜间变成了:万XX、伟哥,10粒装,315。“这就是打擦边球。”工作人员说,药店是允许张贴“XX已到货”这类消息提示的。

  走访时,媒体还发现,在药店购买“伟哥”,不需要出示处方,一些药店还可以刷医保卡。当媒体问及店里是否能张贴处方药广告,店员们都推说“是业务代表自己贴的,我们也不知情。”

  药品广告变图书,消费者需擦亮眼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虚假广告,新花招层出不穷,上演着“变形记”。

  广告变书。有正规的书号、正规的出版社、编著者,还像模像样地标明定价。乍一看,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一本普通的图书,但“花招”就在这书里面。“书”中的大段文字都是有关产品的宣传介绍,其中不乏广告色彩极强的词句,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这些“书”虽然明码标价,其实根本不在书店上柜销售,而专门在超市、药房等地分发赠送。

  专家认为,目前消费者对于传单式的虚假广告已有戒心,于是一些药品、保健品生产企业变换手法,花钱向出版社买书号,用正规图书的形式包装广告,掩人耳目。对于这种变形广告,消费者也须留神辨认。

  其次,异地广告是药品、保健品虚假广告的一个监管难点。一些企业“避重就轻”,先花钱在外省市报纸大做广告,违规宣传,然后偷偷运回散发,逃避监管。对于那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到处钻空子的“打游击”企业,监管部门管理难度很大。

  炮制“概念”,也是近期药品、保健品广告的新招数。“瘦身因子”“免疫修复因子”……这些耳熟的词让人们犹如雾里看花。媒体了解到,如今保健品广告中的 “因子热”,属于不规范使用名称,对消费者同样具有迷惑性。根据有关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应使用医药界规范的通用名称,不得自行命名,不得随意使用不规范的非通用的名称”。但是一些广告代理公司故弄玄虚,炮制出形形色色的“因子”,令消费者迷惑。

  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处工作人员提醒市民,不能盲目听信广告,一定要听从医生指导,通过正规医药渠道购买,并坚持用药,才能保证用对药、用好药、发挥药品的最大疗效,从而保证身体健康。

广告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139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广告法律师团,我在广告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