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贸易政策含义及当代贸易政策

2016-04-14 17: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国际贸易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国际贸易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贸易政策从世界范围考察,即国际贸易政策,它是世界各国贸易政策措施的总和,体现了世界贸易体制和贸易政策系统。下文主要介绍贸易政策含义及当代贸易政策。

  (一)贸易政策的含义

  贸易政策从世界范围考察,即国际贸易政策,它是世界各国贸易政策措施的总和,体现了世界贸易体制和贸易政策系统。贸易政策从特定的国家出发即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影响其进出口贸易的政策措施的总和,是一国政府在其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外贸活动的方向,数量,规模,结构和效益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的干预和调节行为。

  广义的对外贸易政策是指涉及到外贸活动的国家干预和调节行为,是一国根据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的基本发展态势和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目标出发,结合本国的资源赋予、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所制定的在较长时期内普遍适用的对外贸易原则、方针、策略。体现对外贸易总政策的各种政策措施包括:进出口商品政策,国别政策或地区政策等方面,涉及到国家对外贸活动的经营管理体制、法律制度和行政干预三个方面的内容。狭义的贸易政策则是指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政策体系。

  (二)当代贸易政策特征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贸易掀起了一般新保护主义浪潮。能源危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高失业率以及随之而耒的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给发达国家经济以沉重的打击,使各国贸易政策开始脱离过去自由放任的思潮,其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战后的贸易自由化的倾向使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关贸总协定的"约束性关税"又限制了成员国运用关税的范围。为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竞相设置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以抵消关税下降造成的不利影响

  2、奖出限入措施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由于限制进口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的谴责和贸易伙伴的报复,也由于面对竞争日益激烈条件下市场扩张的需要,许多发达国家都把重点转移到鼓励出口方面,提高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

  3、保护主义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性贸易壁垒。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的发展,导致了90年代以耒区域贸易壁垒的强化,通过组成排它性的经济贸易集团,把非成员国的产品排斥在外,以集团内、区域内的自由化耒对抗集团外、区域外国家的竞争。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政策取向。20世纪末以来,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

  (1)变“被动”为“主动”,注重政府干预贸易的积极作用。从保护国内市场和传统产业转变为积极地开拓国际市场,发挥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和潜在的规模经济效益。美国在一系列双边和多边谈判中,强调“市场准入”,变无为政府为积极政府,主动干预,以贸易促经济的根本变革。

  (2)对内实行促进高科技产业成长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美国政府极端重视高科技对本国经济未来的作用,为此政府通过国内的财政、货币政策,以税收优惠、活跃资本市场、利率措施等手段创造比较优势,推动高科技发展。贸易政策作为产业政策的辅助性措施,创造公平环境,以充分发挥优势。同时,在多边和双边谈判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以保障高科技投资带来的利益不被侵占。

  (3)对外强调互惠的对等原则。互惠贸易已成为美国近年来贸易政策的基石,它强调美国不再提供或少提供单方优惠。若他国以美国认为的“不公平手段”出售产品,美国则以最严厉的措施报复。美国在理论上强调互惠的必要性,政策中强调开放市场的重要性,法律上强调惩罚的严厉性,使保护与惩罚双管齐下,迫使对方开放市场。

  (4)由多边主义转向双边、单边主义和区域主义。美国逼迫他国开放市场不再单纯依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多边协调作用,而是多边、双边、单边三管齐下,以保证最小的政治成本下贸易最大限度扩张。首先利用WTO,争取能使竞争优势充分发挥的世界贸易新局面,包括强化条文、扩大涉及的贸易范围以及重新明确条文规定的各项责任等等。其次,通过双边谈判扫除进入外国市场的障碍,以避免多方谈判中相互扯皮的现象。最后利用“超级301”条款对伙伴国进行报复。

国际贸易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843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国际贸易律师团,我在国际贸易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