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我国国际贸易结算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4-07-01 10: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国际贸易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国际贸易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1、我国银行业提供的结算业务存在诸多不足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出口商往往通过运用各种贸易融资产品以获得银行的信用支持和融资便利,并从中及时的转嫁、分散贸易风险来提高竞争力。但是我国银行长期以来得运...

  1、我国银行业提供的结算业务存在诸多不足

  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出口商往往通过运用各种贸易融资产品以获得银行的信用支持和融资便利,并从中及时的转嫁、分散贸易风险来提高竞争力。但是我国银行长期以来得运作方式是按传统的代收代付方式来参与现代国际贸易结算业务,缺乏市场经济下的主体意识。因此,我国银行的金融服务存在着较大的客户需求缺口,发展体制尚不成熟。具体来说:

  (1)结算业务品种较少,难以适应客户的需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办理的国际结算业务仅限于信用证,托收,汇款等传统结算品种,对于融资性的结算业务还只是处在探索,开发阶段。而其它有些国家为了支持本国出口商开拓国际市场,纷纷通过出口信用机构与商业银行的互补运作,将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担保和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金融手段融入到国际贸易结算中。

  (2)结算技术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目前,商业银行虽然对一些常规业务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处理,但很多分支机构尚未加入SWIFT系统,大部分国际结算业务还未实现完全自动化。与国际大银行拥有现代的电子网络、国际结算各环节自动化处理相比,我国银行业国际结算工作效率较低,因此,难免使国际结算业务大量流失。

  2、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严重缺失

  从长期的调查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大多数出口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严密,信用管理悬空。一方面是系统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存在缺陷。诸多业务上的原因导致部分客户的宝贵信息更多地集中在企业的某些部门,而同时其他部门由于在管理原则、目标、局部利益和对市场定位上的差异,只是片面了解了与自己业务密切相关的某一方面的信息。由于缺乏必要的有效沟通和联系造成了各部门工作脱节,从而不能有效对客户的一系列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最终导致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对交易对象缺少足够的信息和资信调查,对已经形成的应收帐款缺乏科学的分析和监控等方面管理上的漏洞;另一方面则是忽视了合适的业务员考核措施。企业的管理者仅仅了解到财务帐面的经营额和盈亏,而不了解经济效益的好坏及经营额增减的根源,这往往容易使个别业务员为了实现个人短期利益而忽视信用风险,发生企业应收帐款长期挂帐和坏帐损失。

国际贸易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679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国际贸易律师团,我在国际贸易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