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只想让儿子常回家看看 老父母起诉索要赡养费

2014-12-09 09:2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婚姻家庭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婚姻家庭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6旬父母状告亲生儿子只为他能常回家看看模拟案例是一起赡养纠纷案例,6旬王老伯和李阿姨夫妻,育有一子小王,小王成家后生了一个女儿,现在上初中。小王和媳妇因家庭琐事闹得不和最终离婚,孩子由妻...

  6旬父母状告亲生儿子

  只为他能“常回家看看”

  模拟案例是一起赡养纠纷案例,6旬王老伯和李阿姨夫妻,育有一子小王,小王成家后生了一个女儿,现在上初中。小王和媳妇因家庭琐事闹得不和最终离婚,孩子由妻子抚养。两人离婚后,孩子跟了妈妈,两位老人很难见着孙女,儿子也很少回来。爱孙心切的二老这才无奈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以不赡养为由一纸诉状将儿子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儿子支付10多年来的赡养费、生活费共10万余元,并要求儿子带孙女在双休日、节假日来王老伯家中看望。

  小王和媳妇也是一肚子苦水。原来王老伯是位退休教师,之前经常给孙女辅导功课,也想亲自教育孙女,但在教育问题上二老和儿子媳妇产生了分歧有了隔阂,因此儿子媳妇才宁愿自己带孩子。而且小王认为,父母过分干涉其家庭生活和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导致其离婚的主要原因,因此他对父母多有怨言,以至于一年到头也不去看一次。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未能协议解决。

  法院判决认为,根据《婚姻法》规定,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王老伯和李阿姨夫妻虽已年满60岁,但身体健康,又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居有定所生活并不困难。而根据庭审查明的事实,本案的焦点并不是赡养问题,而是因儿子的婚姻以及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的家庭矛盾,两位老人目的是以通过起诉儿子履行赡养义务的形式,来达到缓和、解决家庭矛盾之目的,希望儿子、孙女“常回家看看”。

  最后法院判决儿子小王每月给付父母赡养费三百元。

  法官

  看望老人

  因“情”不因“法”

  模拟法庭扮演法官的是姑苏区人民法院宋法官。他解释说,本案虽为赡养费纠纷,但实为父母因需要儿子、孙女经常回家看望,以抚慰老人精神的需求提起诉讼。然而,王老伯夫妻本身存在过错,作为父母,不应太过干涉子女的正常生活,要给他们一定的处理问题的时间、空间。而作为子女,小王在重大事项上应征求父母的意见,求得他们的理解和宽容,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带孩子探望父母。

  宋法官说,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是父母和子女缺乏起码的沟通和情感交流。父母将子女养育大,晚年应当得到子女的照顾。其中,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关心。“人与人之间是讲感情的,凡事要靠自觉,关键是从观念上改变,社会上要引导孝爱亲情的风尚,父母和子女双方要互相理解,子女要有亲情观念,如果因条件限制不能经常回家,也应经常通过电话、书信、贺卡等方式,对老人进行问候。父母也多为子女想想,多体谅,毕竟一家人没有隔夜仇嘛。”宋法官说。

  宋法官表示,他接触过很多类似的民事案件,父母和子女打官司,往往能得到经济方面的回报,却难得到真情的回馈。一旦对簿公堂,最终是赢了法理,输了亲情。因为老人若非走投无路,不会通过法律武器来维护这一权利。然而,一旦采用法律维权,可能会激化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到时要再“修补”亲情就更难了。“如果有人不愿回家看老人,法律逼着他回家,即使回家见了老人,但给老人脸色看,或吵骂一顿,反倒增加了老人的不幸福感,”扮演原告王老伯的7旬居民张师傅说:“‘常回家看看’最需要的是亲情。唯有做子女的具有孝心,才会善待父母,才会带着‘心’去对待老人。”

  居民

  “常回家看看”监管执行难

  制度保障要跟上

  看了这个模拟的案例,在座的居民观众们都不禁唏嘘不已。“真是令人心酸,这对父母表面看起来狠心,实则一肚子委屈,他们需要儿子经常回家看望。希望通过这个手段来唤起他对父母的关心,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居民杜阿婆说。旁听的居民中也不乏6旬、7旬老人,他们各抒己见,畅谈对“常回家看看” 立法的看法。

  有老人说,“常回家看看”的规定,目的是为了引导家庭成员关注老人们的精神需求。重在社会舆论引导,出发点是好的,但可能面临执行难的问题。就好比这个案例法院判决在赡养这个问题上只能给予经济补偿,但精神抚慰较为困难。“一般情况下,就算儿女不经常回家,又有几个父母会去状告自己的儿女呢?” “即使法院判了,也难执行呀,到底谁来监管呢?”居民们纷纷议论。居民邓阿姨的儿子是个80后北漂族,在北京工作三年多了,平日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回家,她说:“北京到这里一来一回路费挺贵,又费时间,孩子处在事业上升期,现在北京打拼立稳脚跟最重要,孩子为了我们家里生活更好才出去的,不能因为他不回家就说他不孝顺啊。”

  居民方阿姨则认为,在法律引导的同时,需要更多具体措施来实现。孝顺父母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是根深蒂固的。但现实社会又是残酷的,很多子女为了生计疲于奔波,不得不放下父母外出谋生,交通、环境、经济等各方面限制,无法经常回家。政府、企业要出台、落实具体措施,从制度上支持普通百姓“常回家看看”。例如,能否推出带薪的探亲假期,能否在买房时形成家庭养老支持?社区工作者小曹也说,还是要健全社会养老政策,鼓励老年人选择健康的娱乐方式度晚年,让老年人在社会大家庭中找到归属感,把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纳入社区服务与机构照料当中。

婚姻家庭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082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婚姻家庭律师团,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