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互联网保险乱象有哪些

2018-08-06 15:53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互联网金融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互联网金融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互联网保险,指实现保险信息咨询、保险计划书设计、投保、交费、核保、承保、保单信息查询、保全变更、续期交费、理赔和给付等保险全过程的网络化。那么,互联网保险乱象有哪些呢?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资料,以供大家参考。

  互联网保险乱象有哪些呢?下面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阅读完以下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乱象1:“吸睛”产品误导消费者

  一些保险公司为了追求关注度、销售量和创新,推出了不少噱头十足的“吸睛”产品,例如,在鹿晗公布恋爱消息后,在淘宝上就出现了“鹿晗恋爱险”, 每单保费11.11元,承诺如二人一年后仍保持恋爱关系,商家便支付双倍金额,不少粉丝纷纷投保,之后衍生出多种恋爱险,什么两年期满结婚赠送婚礼策划以及199元礼金,三年期满结婚赠送婚礼策划以及299元礼等;还有买彩票老不中奖保险、失眠保险、熊孩子保险、扶老人被讹险、忘穿秋裤险、痘痘险等一系列互联网奇葩险种,险种之多保险内容之奇让人叹为观止。

  乱象2:销售机构无资质

  一些不法分子没有保险销售资质,或利用互联网平台销售虚构的保险产品、或冒用保险机构名义伪造保单、或利用高额回报非法集资。例如之前被曝光的“夸克联盟”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公司曾经被银保监会点名批评,认为它是“互联网公司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的典型模式”——夸克的卖点是“网络互助”,每个人只需缴纳10元初始金,每次被扣除均摊费用后,会员需为账户充值便可在保障年龄范围内一直享受保障,每人每年需缴纳100元~300元左右,提供30万元和50万元的保额,宣传粗看不错却经不起推敲,夸克“网络互助”的初始金额太低,未通过精算进行风险定价和费率厘定,不能体现保险等价原理这会导致保险的资金池容量太少,只要不到10人同时出险便可用耗尽资金池,因此这种产品的风险太大。

  更糟糕的是,夸克产品的经营主体上海卓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并不涵盖保险以及保险服务。网上不少互联网相互保险组织都存在同样的问题,甚至有的不法分子将虚设的“互助计划”包装成相互保险,在互联网、微博、微信平台销售,采用低门槛、先收费、无服务的形式进行诈骗。根据2015年2月保监会发布的《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相互保险组织亦实行牌照准入制,其设立程序,适用于保险公司设立的一般规定。需经保监会批准设立,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其名称中须有“相互”或“互助”字样。此外,一般相互保险组织的初始运营资金不低于1亿元,专业性、区域性的相互保险组织,则不低于1000万元。目前,仅有一家相互保险公司是合法的(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

  乱象3:受累P2P

  这几年P2P火爆,保险公司也参与其中,“保险+P2P”成为互联网保险的一种创新,合作方式信用保证保险、抵押物财产保险、借款人意外险和资产保险(为账户、资金和交易提供保险服务),随着P2P平台违约事件频发,这种合作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一些P2P平台经常夸大宣传甚至吹嘘有保险公司“兜底”,私自扩大保险增信范围,用来骗取消费者的信任,这种虚假宣传的结果往往变成保险公司踩雷,为了企稳本不在保险责任范围之内的也只好给予了赔付。

  例如大名鼎鼎的E租宝就跟人保财险有合作、后者也是E租宝扯大旗的对象之一,蒙蔽了不少投资者。多说一句,这两个月P2P平台连续爆雷,6月唐小僧和联璧金融这种百亿级的P2P平台,7月上旬就有高达32家P2P平台爆雷,对保险行业造成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一些高返平台明显是有问题的,好在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互联网平台保证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禁止与存在提供增信服务、设立资金池、非法集资等行为的互联网平台合作。

  乱象4:涉嫌赌博

  有的保险种类属于对赌性质,例如与竞技体育结果相挂钩的世界杯遗憾险、与股票波动相关的跌停险等,其保险“标的”缺乏有效的规律支撑,内容条款与赔付条件更是由保险公司随意开,更关键的是这属于保险公司与消费者对赌,与网络赌博别无二致。所谓对赌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客户赚多少公司就亏多少、客户亏多少公司就赚多少,大家想想这与博彩是不是一个道理!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互联网保险时,要主动点击网页上的保险条款链接,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和投保须知等;要评估自身保险需求,认真了解拟购买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除外责任、保险利益等重要内容,从而选择购买符合自身保险保障规划和实际需求的保险产品,且不要参投带有博彩性质的险种!哪怕打着创新口号的险种也不行哟!

  乱象5:入行无门槛

  互联网保险的推广方式与微商如出一辙,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入行,不需要任何保险销售资质、不需要任何保险从业资格认证、不需要任何售前培训,只要到代理平台上注册一个账号,将代理商已经准备好的营销素材和销售链接发到微信朋友圈、QQ群等,成交后就可以拿到一定比例的推广奖励。如此一来,就产生了许多不良的现象,一个是宣传误导,另外一个是借鉴传销手法拉人头。

  宣传误导很好理解:精美的广告长图配上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特性,再加上“限时抢购” “完爆×××”等极具诱导性的文案,可能让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出现不理性的情况,甚至出现稀里糊涂就买的情况。拉人头也好理解,就是把把客户和朋友转化成为“下线”,赚“人头费”,形成一个金字塔形式的营销网络,当然保险的目的不是为了骗人,不能等同于传销,但沾染了这种风气对微信朋友圈、QQ群是一种折磨,几乎所有人都被迫多次看到过卖保险的广告,令人烦不胜烦!

  上述文章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了“互联网保险乱象有哪些”的相关内容,互联网保险是新兴的一种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媒介的保险营销模式,有别于传统的保险代理人营销模式,希望上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若您有需要,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互联网金融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408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互联网金融法律师团,我在互联网金融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