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租来汽车却又抵押放贷

2019-08-01 19:0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合同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案情]2007年4月28日,被告人小闫经刘某介绍并担保,交纳5000元押金后,与老王签订租赁晋AT32号富康出租车的租车协议。协议签订十多日后,被告人小闫将该车以10万元抵押给罗某,并约定每月付10%的利息。事后,被告人小闫将所得抵押款额用于赌博和放高利贷。2007年10

[案情] 

2007年4月28日,被告人小闫经刘某介绍并担保,交纳5000元押金后,与老王签订租赁晋AT3××2号“富康”出租车的租车协议。协议签订十多日后,被告人小闫将该车以10万元抵押给罗某,并约定每月付10%的利息。事后,被告人小闫将所得抵押款额用于赌博和放高利贷。2007年10月,老王与小闫及其前妻小崔协商,由小崔给老王打了6.9万元(其中9000元营运损失)欠条。随即,在老王抵垫6万元,且小闫给罗某打了4万元欠条后将晋AT3××2号“富康”出租车赎回。因小崔未按期履行,老王拿着欠条提起了诉讼。

[分歧] 

小闫的行为究竟是合同诈骗还是合同纠纷?在法庭上,当事人为此争议不休……

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小闫与老王签订的租车协议是用真实姓名,并有保人,在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且有能力偿还欠款。按照合同约定,老王已将车收回,此事应属合同纠纷。

另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小闫无履行合同能力,从事发至今仅还款万余元。老王为防止损失扩大而垫资将车赎回,并非因违约而将车从小闫手中收回。显然,小闫租赁车辆是为了套取现金用于挥霍,应以合同诈骗予以定罪处罚。

两种分歧意见的关键是被告人小闫是否在主观上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客观方面是否有履行能力。

[法官断案] 

主审此案的张法官认为,小闫租赁车辆是为了套取现金用于挥霍,应以合同诈骗予以定罪处罚。具体来说:“首先,按照合同约定,每日租赁费140元,每月分三次付清。而小闫租车后并未运营,而是于十多日后将该车抵押出去(抵押所得现金每月付10%的利息),换取现金后,一部分为赌博放高利,一部分挥霍。从一开始,被告人小闫在无实际履行合同能力的情况下,却隐瞒真相,以履行合同为幌子,诱骗老王与其签订合同,以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

其次,双方签订租车协议后,被告人小闫仅付了三次租金共4500元,现在虽然其前妻小崔每月偿付老王赎车欠款,但仅偿还300元,这与租车合同约定的每日140元租金相差甚远。被告人小闫无实际履行能力是显而易见的。

[判决] 

今年1月,清徐县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被告人小闫以租车抵押方式骗取资金,主观上即具有诈骗故意,在客观上实施了将所租车辆未征得原车辆所有人的情况下,抵押而拒不履行合同的欺骗行为。虽然小闫在租车时使用了真实身份,但其在取得所租车辆后不久,将车予以抵押,所得赃款除支付少许租金外,全部用于挥霍,符合合同诈骗罪的特征,应以合同诈骗罪予以量刑。

武文静

合同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439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合同纠纷律师团,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