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劳动合同纠纷的证据都有哪些

2019-04-15 15:2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合同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实践中,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就劳动合同产生了纠纷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起诉的时候起诉人要着手准备相应的劳动合同纠纷证据,那么劳动合同纠纷的证据都有哪些?阅读完以下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一、劳动合同纠纷的证据都有哪些

  1、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

  (2)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由工商登记机关出具的工商登记清单,社团法人登记证等。

  (3)当事人在诉争的法律事实发生后曾有变更的,应提交变更登记资料。

  2、证明双方当事人民事法律关系成立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单等。

  3、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4、有具体诉讼请求的,应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清单。

劳动合同纠纷的证据都有哪些

  二、劳动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有哪些

  1、和解

  和解是指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解决因合同发生的争议。

  2、企业调解

  合同纠纷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上级机关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而不能进行行政干预。

  当事人还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庭等进行调解。

  3、劳动仲裁

  仲裁合同当事入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根据合同中规定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仲裁主要有以下特点:

  (1)提交仲裁以双方当事人自愿为前提。

  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是否将其提交仲裁、交与谁仲裁、仲裁庭的组成人员如何产生、仲裁适用何种程序规则,都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双方协商确定的。

  (2)仲裁是由中立的第三者出面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

  这个中立的第三者不是法院,一般是特定的仲裁机构。各仲裁机构一般都提供各专业的仲裁员名册,供当事人选定仲裁员。这些仲裁员是各行各业的专家,保证了仲裁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3)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虽然仲裁机构是民间组织,可是,仲裁机构根据争议双方当事人签订的仲裁协议所作出的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都有拘束力。若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4)仲裁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仲裁在程序上不像诉讼那么严格,很多环节可以被简化。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不像诉讼那样实行两审终审制,有利于当事人纠纷的迅速解决。而程序的简化和裁决的快速,又大大地降低了解决争议的成本。

  (5)保密性。

  仲裁一般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并且各国有关的仲裁法和仲裁规则都规定了仲裁员及仲裁秘书人员的保密义务,所以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贸易活动不会因仲裁活动而泄露,仲裁表现出极强的保密性。

  4、法院起诉

  如果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也没有达成仲裁协议,合同当事人可以将合同纠纷起诉到法院,寻求司法解决。人民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受理并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有些合同还具有其自愿的特点,如涉外合同纠纷,解决时可能会援引外国法律、而不是中国相关的合同方面的法律。

  三、劳动纠纷如何维权

  1、在职业中介机构被骗或者被用人单位侵权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2、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或申请工伤认定、要求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等,如果劳动保障部门有关机构拖着不办,或者对其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如果遇到一些复杂的官司,对法律问题搞不懂的时候,可以到当地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当地新闻媒体、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寻求帮助;

  5、如果想了解劳动保障政策,或者遇到具体问题需要咨询的时候,可以拨打“12333”免费劳动保障政策咨询热线电话,工作人员会给您详细的解答。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劳动合同纠纷的证据都有哪些的相关内容。综上,劳动合同纠纷的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单等,如果是因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产生纠纷的由用人单位举证。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找法网律师。

合同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574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合同纠纷律师团,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