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合同法定解除时间是什么时候?合同法定解除与约定解除有什么区别?

2018-11-21 17:0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合同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合同法定解除的期限直接关系到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就合同法定解除来看,处理有具体的解除方法外,同时法律还对合同法定解除的时间期限进行了限制。那么合同法定解除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合同法定解除与约定解除有什么区别?以下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合同按照法定的要求签订后就开始生效了,就会受到法律的保护,签订后的合同不能随便解除,若想要解除合同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个是法定解除、一个是约定解除。法定解除就需要合同在满足法定解除的条件下才可以解除,约定解除就可以双方达成解除共识就能解除合同。

  一、什么是合同的法定解除

  合同的法定解除是指已经依法成立而且生效的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某种情形, 如果继续履行合同,将使一方当事人付出代价或遭受重大损失,因此规定这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经过解除后不再具有法律效力,使合同向将来终止法律效力或 自始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其特点在于:由法律直接规定解除的条件,当此种条件具备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换言之,法律规定了在何种情况下当事人享有法定的 解除权,通过行使解除权,可以导致合同的解除。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是不同的,其区别在于法定解除权是一种形成权,一方当事人享有仅凭法定事由作出的意思表 示即可使当事人双方间现成的法律关系消灭的权利,其行使无须征得对方当事人的同意。而约定解除则是通过双方协商或事先约定解除的条件,是一种双方法律行为。

合同法定解除时间是什么时候?合同法定解除与约定解除有什么区别?  

  二、合同法定解除时间

  法律规定当事人合同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行使解除权的时间期限分为两种情况:

  (一)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解除权的行使期限行使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比如,如果当事人约定出现某种事由可以在一个月内行使解除权。那么在合同约定的事由发生一个月后,解除权消灭,当事人不能要求解除合同,而必须继续履行。

  (二)在对方当事人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内行使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非受不可抗力影响的当事人或者违约一方当事人为明确自己义务是否还需要履行,可以催告享有解除权的当事人行使解除权,享有解除权的当事人超过合理期限不行使解除权的,解除权消灭,合同关系仍然存在,当事人仍要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所谓催告后的合理期限,根据个案的不同情况确定,作为享有解除权的当事人应本着诚实信用原则,在收到催告后尽早通知对方是否解除合同。当事人对催告的合理期间有异议的,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定。

  三、合同法定解除时间

  合同解除的条件由法律直接加以规定者,其解除为法定解除。在法定解除中,有的以适用于所有合同的条件为解除条件,有的则仅以适用于特定合同的条件为解除条件。前者为一般法定解除,后者称为特别法定解除。中国法律普遍承认法定解除,不但有关于一般法定解除的规定,而且有关于特别法定解除的规定。

  约定解除,是指当事人以合同形式,约定为一方或双方保留解除权的解除。其中,保留解除权的合意,称之为解约条款。解除权可以保留给当事人一方,也可以保留给当事人双方。保留解除权,可以在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约定,也可以在以后另订立保留解除权的合同。

  合同法承认了约定解除(《合同法》第93条第2款),值得肯定。因为约定解除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产生的,其本身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复杂的事物面前,它可以更确切地适应当事人的需要。当事人采取约定解除的目的虽然有所不同,但主要是考虑到当主客观上的各种障碍出现时,可以从合同的拘束下解脱出来,给废除合同留有余地,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为一个市场主体,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情况,当事人有必要把合同条款规定得更细致、更灵活、更有策略性,其中应包括保留解除权的条款,使自己处于主动而有利的地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合同法定解除时间以及合同法定解除与约定解除有什么区别的相关内容,由于合同法定解除是导致双方合同关系终止的结果,故我国有严格的限制条件。若身处合同法定解除困境,应遵循法律规定,也可通过咨询专业律师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猜您还想知道:

  合同法定解除与约定解除有什么区别

  ◆合同法定解除事由有哪些

合同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808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合同纠纷律师团,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