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银行一“忽悠”存单变保单

2012-12-19 08: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合同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某外企工作的裴先生上周在银行遇到了一件蹊跷事。原本打算办理定期存款,最后却鬼使神差地办了一款所谓收益率更高的保险产品。详细了解后他才发现,这款安邦产品存在着提前赎回难等问题,手里本该拿着的存单变成了保单。存单变保单是目前银行内经常发生的销售误导情况

  某外企工作的裴先生上周在银行遇到了一件蹊跷事。原本打算办理定期存款,最后却鬼使神差地办了一款所谓收益率更高的保险产品。详细了解后他才发现,这款“安邦产品”存在着提前赎回难等问题,手里本该拿着的存单变成了保单。

  “存单变保单”是目前银行内经常发生的销售误导情况之一,老年人则成为销售误导的重点对象。主要原因在于银行的销售人员片面夸大保险产品的收益水平,却不讲明退保费用等关键要素。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治理销售误导成为防范行业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案例:存单成保单 竟无细条款

  “原本只是想存一笔五年定期,可银行里的销售人员却上来说有一款更合适的‘安邦产品’,收益率比定期还高。”在销售人员的热心推荐下,裴先生了解到,这份“产品”不仅能获得比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还高出0.5个百分点的收益,还可以“附赠”一份家庭财产保险。

  最终,裴先生花了10万元购买了这款产品,可是等回到家一琢磨,他才回过味来,自己拿到的是一份保险公司的保单而不是存款单。和定期存款比起来,保险产品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虽然有时保险产品的收益更高,但如果想提前支取,那损失可就大了,“因为保险产品提前支取只能获得现金价值”。

  而且,银行方面在划走10万元的保费之后,给裴先生开出的所谓“保单”只有两张纸,仅仅记录了投保金额、投保人姓名等信息,没有任何详细的保险条款。

  裴先生致电该银行,得到的答复是:“保单下周给您寄去。”“虽说保险还有10天的犹豫期,可连保险条款都得过一周再给我,那我还有时间反悔吗?”越想越蹊跷的裴先生找到银行,几次沟通之后,总算是退了这笔保险。

  走访:银行工作人员热衷卖保险

  为一探事情究竟,记者昨日上午走访了中关村附近的几家商业银行。在某商业银行中关村网点内,记者表示想存一笔定期存款,很快便被一位工作人员带至大堂一侧的“理财服务咨询专区”。

  这位理财专员在了解完记者对自己手头这笔资金的存取时间要求后,问了两个问题:一是要不要保本保息;二是能否接受收益率更高的产品。在得到记者肯定答复后,这位工作人员直接推荐了“安邦产品”。

  工作人员大概描述了这款“安邦产品”:产品每份1万元;时间有一年、三年之分;利率比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高0.5个百分点,伴随银行利率做同期调整。

  据了解,这份“安邦产品”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合办的一份财产险。该工作人员解释说,假设购买了一年期的保险,在这一年内,如果客户名下有房子之类的固定资产发生火灾等意外,可额外获赔2万元的保险金;若没有这样的固定资产,就可以放弃这个获赔金额,把这个保险当成一份定期来存。

  随后,记者来到了另一家银行的苏州街网点。在这里,记者同样获得了一位金融理财师的接待。当记者表示想获取比银行定期利率更高的收益率后,这位理财师则直接向记者推荐了一款嘉禾人寿的两全保险。

  探究:利益驱动是主因

  银行的工作人员为什么会如此热衷于推销保险产品呢?其中的核心原因是利益。一位银行内部人士透露,现在银行业务人员通常每个月都有一定的保险指标,而做成一单保险业务所获得的提成又高于一般的存款业务。

  “银行员工代卖保险,要么与其绩效挂钩,要么直接从保险公司拿提成。”这位内部人士介绍说,银行代卖保险产品,俗称“银保产品”。对于银行来说,“银保产品”属于代理业务,收入比单纯存款的储蓄业务高,所以一些银行把柜台人员的业绩与推销保险相挂钩,而有不少保险公司还会给银行工作人员20%至30%的保单回扣。

  “由于现在许多人对保险业务比较排斥,听到是办保险就不愿意继续下去,所以很多银行工作人员在推销保险时都会采取‘含糊’的策略。”该人士表示,一些银行柜台人员不惜使出浑身解数来鼓动储户购买保险。很多原本准备存钱的储户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购买了保险产品。

  【专家说法】录音合同可作证据

  “银保产品只是保险公司借助银行的网点进行销售,一旦收益不能兑现,银行是不负责任的。”保险业专家郝演苏表示,储户在购买银保产品时应当注意保留好录音、合同等证据,一旦最终投资产品的收益低于推销人员当初的承诺,可以向保险监管部门提起投诉。

  “银行向客户提供产品介绍,消费者决定买或不买,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市场行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和消费者是地位平等的市场主体。银行在推销产品的过程中自然会就产品的优点做重点宣传,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赵锡军同时提醒消费者,应当主动行使自己的权利。“其实银行就和农贸市场一样,金融产品也就如同萝卜白菜,消费者要仔细问清楚、讨价还价,以获得足够完整的产品信息。”

  新闻链接

  银监会:银行不得误导销售

  早在2010年,银监会就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在进行保险销售时不得误导销售。

  《通知》中多处强调了商业银行合规销售的责任。强调应向客户明示销售的是保险产品,向客户说明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如实提示保险产品的特点和风险;应告知客户保险产品的犹豫期、保险责任、电话回访、费用扣除、退保费用等重要事项。同时,通过商业银行网点直接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应是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银行销售人员,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

合同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107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合同纠纷律师团,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