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适用分析

2014-06-04 13:5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合同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以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情况下,应直接适用预期违约救济,还是适用《合同法》第68条规定的不安抗辩权制度,是难点问题。应将行为区分为两种情形:当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是必然的,在不可挽求的情况下,...

  在以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情况下,应直接适用预期违约救济,还是适用《合同法》第68条规定的不安抗辩权制度,是难点问题。

  应将行为区分为两种情形:当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是必然的,在不可挽求的情况下,如卖方将不可替代的古董售第三方,并予以交付时,其对买方的违约是必然的,应适用预期违约制度,由非违约之买方主张解除合同,请求损害赔偿;当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是相对的,如转移财产、抽逃资金,因其可以通过更多其他的方式,如借贷、融资等得以补救的情况下,应适用不安抗辩权制度,非违约方仅能主张中止履行,并负通知义务,在合理期限内另一方没有恢复履行能力或者提供担保的情况下,方可主张解除合同。

  这种区分的理由在于:其一,不安抗辩权是先中止合同履行,只是暂时阻止合同效力而非如解除合同永久消灭合同效力,符合鼓励交易的合同法精神;其二,不安抗辩权更好地平衡了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一方面,不安抗辩权是为保障先履行一方免受损害而设立,同时赋予先履行一方在对方未恢复履行能力或未提供担保时,解除合同的权利;另一方面,后履行一方的利益也得到考虑和保护,先履行一方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负有通知义务和在对方提供担保时恢复履行的义务,给并非必然导致合同不履行的“违约行为”一个补救的机会,维护了合同的效力。从不安抗辩权的救济措施看,也体现了此点。在不安抗辩权下,其救济方式首先表现为中止履行,然后是解除合同,同样可以主张损害赔偿。而预期违约则因其乃合同履行之前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因此,无法和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等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并用,只能选择解除合同并损害赔偿。

  因此,区分不履行合同行为是否可以得以挽救的不同情况,来进一步考虑是适用预期违约制度,还是适用不安抗辩权制度,有利于保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体现鼓励交易的市场经济精神。

合同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321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合同纠纷律师团,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