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撤销权的行使期限

2021-05-13 16: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合同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显示生活中,有一些老赖为了推延债务或者为了只借不还钱,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为了装成没有钱换的样子,会将自己的财产转让给他人。而设立民事撤销权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在该情况发生是,使债权人有权利保护自己的债权不被侵害。但这种权利也不是没有行使期限的。那么民事撤销权的行使期限是多久呢?接下来就由找法网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一、民事撤销权的行使期限

  1、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2、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3、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民事撤销权的行使期限

  二、撤销权的成立要件

  1、须有债务人的行为。债权人可以撤销的债务人的行为,一是放弃到期债权的行为;二是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三是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

  2、债务人的行为必须以财产为标的。所谓以财产为标的的行为,是指财产上受直接影响的行为。债务人的行为,非以财产为标的者不得予以撤销。

  3、债务人的行为有害债权,债务人减少其清偿资历,不能使债权人依债权本旨得到满足。债务人减少清偿资历包括两种情况:

  (1)减少积极财产;(2)增加消极财产。

  4、债务人的恶意。恶意有意思主义与观念主义的界定分歧。按意思主义,债务人在行为时须有诈害的意思。按观念主义,债务人须明知有损债权人的权利,以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或增加其无资历状态为已足。

  5、受益人的恶意。受益人的恶意是指受益人在取得一定财产或者取得一定财产利益时,已经知道债务人所为的行为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也就是说已经认识到了该行为对债权损害的事实。至于受益人是否具有故意损害债权人的意图,或者是否曾与债务人恶意串通,不再考虑之列。

  三、乘人之危合同的撤销权

  1、对方当事人处于危难或急迫需要的境地,包括经济上的窘迫和生命健康方面的需要或危难,但危难和急迫并非行为人的不法行为所造成的,而是由于行为人行为以外的原因所致。

  2、乘人之危者主观上是故意的。行为人故意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迫使对方接受不公平的条件订立合同。如果行为人在订立合同时,并不知道对方处于危难或急迫的境地,即使出苛刻的条件并为对方所接受,也不能认为是乘人之危。

  3、对方迫于自己的危难或急迫处境订立了合同。亦即相对人明知对方在利用自己的危难或急迫而获得利益,但陷于危难或出于急迫需要而订立了合同。

  4、行为人谋取了不正当利益并严重损害了对方利益。乘人之危者利用他人的危难或急迫处境,使相对方被迫接受使其不利的条件,导致订立的合同权利义务明显不均等,行为人因此取得了不正当的利益,相对人的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害,违背了公平公正原则。

  以上就是民事撤销权的行使期限的相关内容,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在正常情况下,民事撤销权的形式期限是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如果还有什么不理解或者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合同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526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合同纠纷律师团,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