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保证人遭“忽悠” 被判不担责

2019-10-15 11:1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合同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借贷双方串通骗他人签字再诉其连带清偿未获支持———李某与某银行签订了借款合同,约定李某向银行借款20万元。同时,李某与该行串通,双方告知王某保证人只是一个形式,除非李某倾家荡产,否则王某根本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骗取王某在空白合同书连带责任保证人处签

    借贷双方串通骗他人签字 再诉其连带清偿 未获支持———

      李某与某银行签订了借款合同,约定李某向银行借款20万元。同时,李某与该行串通,双方告知王某保证人只是一个形式,除非李某倾家荡产,否则王某根本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骗取王某在空白合同书连带责任保证人处签了字。

      合同到期后,李某未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银行起诉至顺义法院,要求李某归还,王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最终,顺义法院判决李某归还银行借款本金及支付利息,王某不承担保证责任。

      法官说法

      我国担保法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而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可见,银行与李某恶意串通骗取王某提供保证,王某对此不应承担责任。

合同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549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合同纠纷律师团,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