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男子16年前公司倒闭欠客户800元

2014-08-05 10:33
找法网官方整理
破产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破产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65岁的老游告诉媒体:我看过你们信义兄弟的报道,又看了你们老李还债的报道,更坚定了我归还这笔钱的决心。苦有尽,甘无穷。在新洲,游某某经营的酒坊里,写着这么一句话。65岁的老游,有一件陈年旧...

  65岁的老游告诉媒体:“我看过你们信义兄弟的报道,又看了你们老李还债的报道,更坚定了我归还这笔钱的决心。”

  “苦有尽,甘无穷。”在新洲,游某某经营的酒坊里,写着这么一句话。

  65岁的老游,有一件陈年旧事,压在心头已16年。

  16年前,他在武汉苦心经营的“XX公司”倒闭,因为碰上父亲离世,又遭遇一连串的家庭变故,让他没能退还6名客户的约800元配餐款。

  16年过去了,老游经济条件好转,退款一事却一直萦绕心头。“当年做了愧对良心的事,如今想想都觉得后悔,总不能来生还债吧!”

  昨日,老游找到媒体求助,希望找到当年的客户,登门致歉,并5倍偿还当年的欠款。

  接手

  试图闯出事业的游某某,盘下XX公司准备大干一场

  时间往前推移十几年,为都市里劳碌奔波的上班族配菜——把菜洗好、切好,送货上门,方便他们直接入锅,曾是那个年代的一门好生意。

  在此背景下,1995年底,游某某的一名亲戚在原湖北剧院隔壁开了一家“XX公司”。

  公司办得最好的时候,员工有18人,配送客户有200户左右。

  然而,市场经济风云变幻,快餐业的兴起,点餐上门服务的便捷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XX公司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到1996年5月,公司已经明显开始下走坡路:员工不断离职,只剩下12人,客户也只剩下约70户。

  游某某时年47岁,在新洲老家经营着一家小五金店。听亲戚说起XX公司的情况后,他一思忖,决心去武汉中心城区闯闯事业,将该公司接手下来。

  XX公司租的是别人的房子,只有一个办公室和一个操作间,运营成本不高。游某某只花了不到3000元钱,就将公司盘了下来。

  他将公司改名为“XX公司”,同时搬到了武昌一处出租房里。

  踌躇满志的游某某,准备大干一场。

  变故

  刚贴出停业通知两天,老家传来父亲离世的哀讯

  为了开拓市场,游某某和员工们每天骑着自行车,穿街走巷散发广告传单,招徕顾客。寒来暑往,从未间断。

  当时,XX公司配餐费有260元、360元、420元三档。客户餐费每个月一交,公司每天按时配送。

  虽然尽心尽力,但市场大势却难以逆转。游某某说,那两年时间,公司受到很大的冲击,经营状况可谓每况愈下。“除了够自己生活开支,那两年几乎没有盈余。”

  1998年初春,公司已经举步维艰:包括游某某在内仅剩下3名员工,客户也只剩下6户。

  1998年4月20日,是游某某毕生难忘的日子。这天,公司向客户下发暂停营业通知:“公司因需整顿,请客户们自行买菜,具体配送时间另行通知。”

  还没来得及缓下劲,两天后,老家传来父亲离世的哀讯,让作为家中独子的游某某乱了阵脚。

  他让最后的两名员工回家后,匆匆赶回新洲奔丧。

  愧疚

  连遇家庭变故,欠下6名客户800元配餐款一直未退

  游某某办完丧事,回到公司已是1998年5月底。

  一场变故,让他已没有精力和余钱把公司继续运营下去。6名客户剩余的约800元配餐款,他都没有退掉。

  “回家奔丧时没带客户资料,回来后发现资料都找不到了。”多年以后,忆及当年,游某某坦言:“可能想着反正没有能力去偿还,资料弄丢了就算了。老实说,是昧了良心。”

  那是游某某人生中最难熬的一段日子。父亲去世后仅仅6个月,他的母亲也去世了。不出两年,他的妻子又被查出癌症。在四处找亲戚借了一万多元治病后,妻子还是在几个月后撒手人寰。

  拿着欠客户的几百元配餐款,对于四处借债的游某某来说,就好比在沙漠中紧握着一小瓶水。

  游某某养育了4个女儿。彼时,三女和幺女都只有十几岁,三女还患有脊椎侧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家庭经济负担很重。他感觉自己被命运锁住了咽喉,拴住了步子。

  “没了别的门路,一直到2005年8月,我都在家务农。那段日子,真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而当年由于自己的原因未能将配餐款退给客户,在我内心更留下了深深的愧疚。”他说,把公司改名“XX公司”就是想诚信经商,没想到面对现实的压力,自己却背弃了“诚信”二字。

  心愿

  他想找到客户登门致歉,并5倍偿还这笔欠款

  2005年下半年,一个偶然的机缘,经由朋友介绍,游某某在新洲租下一间房子,开了一家酒坊,帮人代售散酒。

  他做生意灵活,总给顾客让利,酒坊的生意渐趋红火。一年到头,能有约2万元收入。此后,游某某的生意越做越顺,家庭条件也有所改观。

  为了寻找债主,游某某曾前往武昌寻找当年的店子位置,可时过境迁,那里早已物是人非。

  “我年龄大了!再不还钱,恐怕就没机会了。”游某某说,这几年,他曾在亲友面前唠叨此事,表达还债愿望,但有人觉得“多此一举”,也有人表示赞同。

  为此,游某某在一个笔记本上,一字一句地写下了一封“致歉信”。信中,他留下自己的电话,恳求当年的顾客原谅,愿偿还当年欠下的配餐款。

  幺女游小姐说,2008年,父亲委托她,按照致歉信的内容,在多个论坛、贴吧发帖,希望寻找当年的客户,但却没有回音。“这么多年,他一直没忘记这件事。欠债还钱,这是诚信和原则问题,我很支持父亲。”

  今年初,游某某换了一个智能手机。在女儿帮助下,他学会了使用微信,他在本报微信集群里广发消息,“我希望借媒体一角,帮我这个老头弥补遗憾,圆一个还债梦。”

  “我特意去了银行查询,十多年过去,当年的200多元就算存在银行,产生的利息也有不少。”游某某坚定地表示,只要能找到债主,他愿意登门致歉,并5倍偿还当年的欠款,以了却16年的心愿。

  “我看过你们信义兄弟的报道,去年又看了你们老李还债的报道,更坚定了我归还这笔钱的决心。”斜阳照进小屋,坐在小板凳上的游某某点上一支烟,目光有神,似乎有所期盼。

  16年前的客户你们在哪儿

  游某某回忆,自己的XX公司,当时送菜时间是每日中午,配餐费每月260元的是三菜一汤,每月360元的是四菜一汤,每月420元的是五菜一汤。

  “6名客户,或多或少都欠他们一些配餐款,其中有3人,我印象比较深。”他说,一个是住在武昌电信职工宿舍的女客户,当时订餐标准是360元每月,现在应该有60多岁了。一个是女客户江婆婆,当时就已退休了,现如今应有80多岁了。

  而印象最深的债主,当属武汉一位女教师。

  游某某回忆,这位女教师在1995年成为自己公司的客户,身高约一米六八,当时年约40岁,家里有一个10岁左右的女儿,最早住在音乐学院里面的小平房,后来住到家属区三楼。“她应该是教声乐的,工作很忙,当时我上门送菜时,经常看到学生在她家里练嗓子。”游某某说,算下来,这位女教师,现在应该年约60岁。

  更让游某某愧疚的是:这位女老师是在公司发出停业通知前两天,到公司交了260元的配餐款,“她家当月的配餐一次都没有送过,公司就关闭了。”

  16年,时过境迁,很多细节已经在记忆中变得模糊,800元退款却越来越重地压在游某某的心头。

破产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499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破产法律师团,我在破产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