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破产管理人选任时机之浅见

2019-03-22 09: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破产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破产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正在拟订中的新《破产法》草案拟以破产管理人取代现行破产法中的破产清算组来负责破产财产的管理、处分、清算等项事务。关于破产管理人制度的相关问题,如: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问题、破产管理人的职业化问题、破产管理人的选任方式问题等等,已有很多文章予以了充分
  正在拟订中的新《破产法》草案拟以“破产管理人”取代现行破产法中的“破产清算组”来负责破产财产的管理、处分、清算等项事务。关于破产管理人制度的相关问题,如: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问题、破产管理人的职业化问题、破产管理人的选任方式问题等等,已有很多文章予以了充分的论述。笔者这里要探究的,则是涉及破产管理人制度实施中一个具有很强操作性的问题----破产管理人选任的时机。

  当破产程序启动后,破产管理人何时开始介入呢?这就涉及到了其选任的时机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关于破产程序开始的规定,大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实行破产程序宣告开始主义,即在法院宣告破产前,破产程序并未开始,债务人的民事主体地位也未发生变化,其财产仍不受约束地由其支配,到了法院破产宣告时,才指定破产管理人,负责破产财产的管理;二是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实行破产程序受理开始主义,法院受理破产案件至破产宣告前,为防止债务人不当处分财产,设立临时财产管理人并由其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全面管理,直到正式破产宣告后,由选任出的破产管理人从临时财产管理人处接过管理权,对破产财产进行占有支配并予分配。

  上述两种立法例都使得破产财产能够被及时接管,避免了破产人因一已之私或其他目的而非法处分破产财产、损害破产债权人共同利益的情况发生。

  再看我国现行的破产法,虽然关于破产程序的开始采用的是受理开始主义,但有关破产清算组介入的时间却存在许多问题,导致了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不够周密,未能建立完备严密的破产财产管理制度。如根据破产法第9条、24条规定,从法院受理到宣告债务人破产至少要经过三个月。在这期间内,破产财产由谁管理,法律没有作出规定。这样,破产人实际上依旧可以不受限制地对其财产进行管理处分。破产人若为了自己的私利或个别破产债权人的利益,完全有机会对破产财产进行非法处分,作出损害破产债权人共同利益的行为。既使是破产宣告以后,破产清算组也不是立即被选任。在破产宣告与清算组选任之间,仍存在上述相同的问题。破产程序的开始,应当具有对破产人管理处分破产财产的权利产生一定程度影响或限制的法律效力,而我国破产法则未能发挥这样的效力,这不仅违背了破产程序的宗旨,同时也给个别破产人损害债权人的团体利益留下了可乘之隙。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多数学者建议在我国破产程序中借鉴和承认临时财产管理人制度。即在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先指定临时财产管理人来管理破产财产,在债务人被宣告破产后,再由选任的破产管理人接替临时财产管理人来管理、清算和处分破产财产,在法院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将临时财产管理人转换为破产管理人。 [page]

  临时财产管理人制度实质上还是把破产管理人的选任时间确定在破产宣告之后。从效果上讲,这一制度无疑可以使破产程序中的财产管理活动更具有连续性,避免了破产案件受理后至破产宣告乃至破产管理人选任介入之前出现破产财产管理主体缺失的真空。但这里也存在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所谓的临时财产管理人制度中的“临时”是否有必要?二是从临时财产管理人到破产管理人之间的“转换”是否有必要?概括这两个问题的根本在于:在破产程序中先后存在两个破产财产管理主体是否有必要?

  笔者认为,从法理的角度讲,“破产管理人”这一概念中的“破产”二字,并未将破产管理人的职责限定在破产宣告以后,正相反,因为我国破产法律制度基本上实行的是受理开始主义,破产财产的管理也开始于法院受理破产案件之时,因此,破产管理人的职责理应及于破产程序开始,即法院受理破产案件之时。也就是说,选任破产管理人,应当在法院受理破产案件时进行。在破产程序中先指定临时财产管理人,破产宣告后再选任破产管理人,这种先后指定或者选任两个破产财产管理主体的做法,非但没有必要,也会无谓地增加破产案件审理及破产财产管理的复杂性。
破产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089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破产法律师团,我在破产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