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公司的高层次信任

2012-08-31 08:2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公司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公司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一个公司可能有很好的战略规划,也有很强的执行力,但最终的结果有可能因为低信任而偏离轨道,或者被低信任税破坏,也有可能因高信任红利而增强。

  信任管理,是企业的感情投资,可通过激发员工积极性,增加企业的无形资本。

  在经济快速变化的背景下,现阶段我国印刷行业中小企业居多,管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信任管理更是鲜被重视。印刷企业中的技术工人,掌握着整个生产环节的命脉,建立他们与企业间的信任对印刷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信任“魔力大”

  明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其成败。对工作满意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内部,诸如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带来的愉快感、责任大小、晋升、成长等,这些因素具有激励作用,被称为激励因素,这类因素的满足能激发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产生让员工满意的积极效果。而对工作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外部,诸如公司政策、监督、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管理者若努力消除这些引起不满意的因素,可能会带来平静,却不一定有激励作用,这些因素被称为保健因素。这类因素只能防止员工的不满情绪,而不能直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以前经理们常说“管理者必须管理”,意味着管理人员必须密切地监视其下属的行为,但是今天,越来越多的员工并不把这种监视视为管理最合适的作用,而认为是因为不信任而引发的不必要的干涉活动。信任,可以改变这一现状,但是其力量只有在长期内才会显现,所以经常被企业管理者忽视。

  现代组织的特征是:参与、分权、团队合作、价值共享,因此,为了组织更高效地运转,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必须要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重要的是,有了信任,人们才能自由地讲真话。真实对决策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管理者缺乏真实的一手信息,就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印刷企业本身就以高质量的产品为竞争的基础,而在此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的合理高效利用也是企业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的源泉之一。相对于管理者,一线工人更知道怎么去合理地应用,因为他们更知道哪里会出现浪费,而信任能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搭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最终促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有一种简单的认识是,信任就是每个人都同意他人的意见,其实不然。这种观念错误地认为,信任会自动导致和谐,是一种很大的误解;相反,信任是要创造一种敢于争辩的环境,让人们各抒己见。事实上,人们之间的意见越不统一,交流才会越彻底。所以,如果组织中的人们因为害怕讲事实,不敢提出异议而建立起来的和谐组织并不是真正有效的组织。作为印刷企业,一线工人(尤其那些高技术工人)对整个生产工艺以及设备的性能更有话语权,让他们及时真实地反映问题并非易事,作为领导者,要善用信任管理来疏通沟通渠道。

  实施需“渐进”

  谈到信任,人们的普遍认识是要么相信,要么不相信。实质上要达到真正的信任,企业可以分步去完成,而且每一步都很重要,信任的层次越深,公司的运转就越有效。

  第一步,让员工对你有所期待。这是最低层面的信任。

  第二步,让员工对你有所依赖。当公司或管理者答应员工什么事情时,员工会不会指望其落实?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公司就得到了员工的信任。

  并且公司兑现了当初的承诺,那么公司就得到了员工的信赖。

  第三步,公司与员工相互信任。这是最高层次的信任,因为它是双向的,公司关心员工的福利,员工关心公司的成败。当员工完全相信公司时,他们会分享自己的知识与信息来提高公司的产量和效率,而且乐于变革,在现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这两点尤为重要。

  提到关心,管理者多以为是给员工最高的薪水,最好的福利,极大的晋升机会。这些都是重要的,也是基础的,但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明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程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物质需要的满足是必要的,但它的作用往往是有限的,不持久的,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员工成长,提供他们安全感,这样员工反过来也会给公司带来安全感。一个员工不能给公司带来安全,但一群员工可以。他们通过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并努力成功来给公司提供安全感。以上海中华印刷公司为例,公司聚集着一批有志发展印刷的志士能人,他们的收入谈不上高,但大家在一起就是为民族印刷工业服务,得到领导的尊重与信任,社会的认可,获得相应的荣誉,心情十分舒畅。

  甘于“放长线”

  为什么很多公司不去追求高层次的信任?他们认为耗费太多,而且没有认识到对员工充分信任的价值有多大。尤其对中小型印刷企业而言,他们就觉得更加没有必要。实际上这是一种短浅的认识。

  斯蒂芬柯维的信任经济学认为:信任总是影响两个结果——效率和成本。当信任下降,效率也下降而成本上升;当信任上升,效率也会上升而成本下降。佛朗西斯·福山曾经说过:“一个充满不信任的社会,实际上是在向所有的经济活动征收一种税,一种高度信任的社会里没有的税。”这就是信任税。商业活动的目的就是创造利润,要实现这一目标,比起股东,员工的努力就变得更加重要,他们有潜力去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信任在商业成功的公式里是个被“隐藏的变量”。传统的公式认为,战略乘以执行等于结果,但这个公式里应该还有一个隐藏的变量:信任。可能是低信任税,使结果打折;也可能是高信任红利,使结果放大。一个公司可能有很好的战略规划,也有很强的执行力,但最终的结果有可能因为低信任而偏离轨道,或者被低信任税破坏,也有可能因高信任红利而增强。罗伯特.肖曾说:“企业成功最需要两个要素——有竞争力的战略和超强的组织执行能力。而不信任是这两个要素的敌人。”高信任不一定能挽救一个糟糕的战略,但低信任一定会损害一个好的战略。

  在当今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信任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所以,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客户、合作伙伴、投资者、同事、员工等)建立、发展和重建信任的能力,是一个领导者的关键能力,也是一个组织能否高效运转的基础。在印刷生产能力远大于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印刷企业建立组织与员工间高层次的信任关系,是一种长期投资,且会收益颇丰。

公司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159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公司法律师团,我在公司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