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口粮田”试点成功推进农村改革创新

2012-12-12 00:1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土地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土地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迈上改革开放的进程。1979年,在呼和浩特,托县中滩乡的土地改革顺利推进,并逐步扩大到全市范围。除了公家的,剩下的就是自己的,1978年,在托县中滩公社下滩村,一个称为口粮田的试点工作开始展开。所谓的口粮田是指除了以

  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迈上改革开放的进程。1979年,在呼和浩特,托县中滩乡的土地改革顺利推进,并逐步扩大到全市范围。

  “除了公家的,剩下的就是自己的”,1978年,在托县中滩公社下滩村,一个称为“口粮田”的试点工作开始展开。所谓的“口粮田”是指除了以挣工分的形式耕种集体土地之外,公社再分一点地给每户农民让其自己耕种,这些地里耕种所收获的粮食一部分上缴国家,剩下的归农民自己所有。从这时开始,托县中滩公社的干部群众首先冲破“一大二公”旧体制的束缚,在全区率先实行了“口粮田”到户,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最初形态,可以说与安徽凤阳的小岗村同期拉开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序幕。人们常常将中滩乡比作“塞上小岗村”,然而与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的特点不同,中滩乡的农村改革是在党组织的带领、引导下顺利实现的。

  改革前的中滩公社是一个“三靠”公社,即“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是非常贫困的地方。为了解决农民的口粮问题,当时任中滩公社党委书记的马从发与公社党委副书记、社长菅光耀一起发动群众实施“口粮田”试点改革,到1979年,“口粮田”制度已经在中滩乡全乡推开,虽然是干旱的年景,却获得了极大的丰收,公社不仅结束了吃国家返销粮的历史,还完成了国家的粮食征收任务。就在中滩公社推行农村试点改革的初期,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产生了不同的声音,当时有一句话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很多干部群众认为这一套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认为是一种倒退。但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的周惠给予了极大支持,他评价托县的改革走得积极,应该“大胆地去试”。1980年,中滩公社在“口粮田”基础上推行了“大包干”责任制,并开始逐步在全市乡村进行推广。这一年,中滩公社除收获社员口粮和集体储备粮外,又向国家交售商品粮70万斤。

  “南有小岗村,北有中滩乡”,《人民日报》对中滩乡率先开展农村改革的成功模式进行了报道,中滩乡的先进经验也带动了周边地区和全区农村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有人说中滩乡的改革创新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从“口粮田”的试点,到如今“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市的农民组织化程度位于全国先进行列,农民在党组织的带领下,秉承着改革、创新的理念走向富裕和幸福的新生活。(文中有关资料由呼市档案馆协助提供 本报实习记者 栗溶)

土地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646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土地纠纷律师团,我在土地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