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土地确权证什么时候下发

2021-06-13 10:0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土地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土地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现阶段中国进行的农村土地确权,就是确定某一范围内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和他项权利内容。实际操作上每宗地的确权过程很复杂,包括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核属审核、登记注册、颁发土地证书等。那么,土地确权证什么时候下发?接下来由找法网带您了解相关内容。

  一、土地确权证什么时候下发

  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确定,简称确权。是依照法律、政版策的规定确定某一权范围内的土地(或称一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和他项权利的内容。

  土地确权什么时候发证需根据当地政策确定,建议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咨询当地主管部门处理。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

土地确权证什么时候下发

  二、农村宅基地如何确权?

  1.申报

  凡是拥有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权人,须领取由土地部门统一印发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申报登记表》,以户为单元,每宗宅基地填写一份。村民使用的宅基地,必须提交由经济社、村委会二级经济组织及镇政府出具的土地权属来源证明。然后由调查组负责收集申报材料上交土地管理部门对权属进行审核。

  2.权属调查

  国土部门根据土地使用权人的申请,对宅基地范围、界线、界址、权属性质、用途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并经相邻各方认定,填写宅基地地籍调查表,绘制宗地草图,为地籍测量作准备。在宅基地调查过程中,本宗地使用者和相邻地使用者应按通知规定时间内到场共同指界,对双方共同确认的用地界线和界址点进行签名、盖章,如不能参加指界的,应书面委托代理人出面指界。

  3.审核与公告

  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对认为符合登记要求的宗地进行公告,公告内容主要包括土地使用者的名称、地址、准予登记的土地权属性质、面积、坐落、四至范围等。

  4.审批

  公告期满,土地权利者及其他土地权益有关者对土地登记审核结果未提出异议的,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审批表上签署同意登记发证的意见,由市(县)人民政府领导签章,并加盖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登记专用章。

  5.登记注册

  根据农村宅基地登记审批表结果,以宗地(宅基地)为单位逐项填写土地(宅基地)登记卡、土地(宅基地)归户卡及土地证书,并由登记人员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主管领导分别在两卡上签字。

  6.颁发土地证

  三、土地确权后基本上就实现了农村土地终身制

  1、农业户口取消:

  农村户籍制度逐渐破冰,已经有28个省市出台政策,取消农业户口。这意味着什么?农业户口是农村成员确认的唯一标示。统一为居民户口后,十几年后无地的你就想拿着这张苍白无力的纸,把人家手持权证种植了几十年的地分配给你?你相信吗?

  2、一叶知秋:土地承包关系从30年不变到长久不变。

  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而且现在明确为长期,可以感知中央的态度就是不想深入去摸农村这趟浑水。综合权衡,变比维持现状不变风险更大。

  3、大局已定:土地对农民是保障还是财产?

  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央的决策者都在农村土地到底对农民意味着什么而举棋不定。有农民说农村土地就是对农民的保障,所以土地必须要分给新增人口。也有人说土地就是农民的财产,否则农民就真是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了。如果政策越来越清晰而没有歧义。农村土地就是农民的财产。目前开展的一系列试点都是在这个方向上摸索。所有,你见过哪家的财产今天是你家,明天归他家。土地也同理。

  4、断了念想:各地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所纷纷成立,土地资产将逐步开启流通时代。

  很多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所纷纷成立,并跟农地圈建立合作关系。意味着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开始逐渐形成,无地农民所期待的重新分配土地,最终只是镜花水月,遥遥无期。

  因此,虽然理论上还存在土地重新调整的可能性,但在现实过程中,你确找不到以后农村土地重新调整的途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没有滴。当然,这种情况下,无地农民并不是只有“坐以待毙”的份儿,头脑清醒,主动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种风险。

  以上就是关于土地确权证什么时候下发的相关内容,就目前各地农地确权试点情况看,亩均成本基本上在40元到上百元,全国现有耕地20.27亿亩,即使保守按50元测算,全国农地确权总成本也会超过1000亿元。如果您对上述内容仍有疑问,可以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土地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784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土地律师团,我在土地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