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房屋过户协议范本是怎样的

2021-04-12 15:46
找法网官方整理
房产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房产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买房最主要的还是房屋的过户手续,房屋的所有权不在于合同的签订、房款的到账与否,房屋的所有权主要还是看是否有无过户。房子一旦过了户,那就所有的事情都尘埃落定了。那么,找法网小编搜集了如下相关房屋过户协议范本是怎样的资料供您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房屋过户协议范本是怎样的

  甲方(卖方):

  立契约人

  乙方(买方):

  经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房地产买卖事宜,订立本契约,共同遵守。

  一、甲方自愿将座落在

  的房地产(房屋建筑面积 平方米;土地使用面积 平方米)出售给乙方,乙方已对甲方所要出售的房地产做了充分了解,愿意购买该房地产。

  二、甲、乙双方议定得上述房地产成交价格为人民币(大写) 元(¥: 元),乙方在本合同签订时,一次性付清房款,即人民币(大写) 元(¥: 元),乙方同时将该处房产证、土地使用证、该套住房的现有证件及相关手续转给乙方,房屋转给乙方时,其建筑物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一并转移给乙方。

  三、办理过户手续,甲方应积极协助乙方办理,提供过户过程中的一切便利,若因甲方不积极配合,乙方造成房产不能正常过户,甲方应无条件将购房款如数退还给乙方,有甲方将房屋收回,但是,收回房屋应该依据收回时的市场差价补偿乙方。

  四、甲方应该保证该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等没有任何纠纷,否则,由甲方承担全部责任,并负责处理到位。

  五、在办理房产证、土地证过户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有甲、乙双方按规定各自承担。

  六、房屋转让后,自转让之日起,有关因使用该房产涉及的水、电、暖等等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

  七、本契约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其补充议定书经双方签章后,与本契约具有同等效力。

  八、本契约一式三份,三方各执一份,自三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卖方): 乙方(买方):

  地 址: 地 址:

  联 系 电 话: 联 系 电 话:

  证 人:

  地 址:

  联 系 电 话:

房屋过户协议范本是怎样的

  二、房产过户需要准备的资料

  1、房地产转移登记申请表。

  2、申请人身份证明。卖方需要的材料:身份证原件及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如果是已婚的话需要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房产证原件;如果夫妻双方有一人无法到场的话,必须要先写份委托书再去公正局公证,户口本及复印件一份。买方需要的材料:身份证原件及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户口本及复印件,如果是单身的话,需要去市民政局开单身证明。

  3、房地产权利证书。

  4、有关机关的决定书,房地产买卖合同书,(按规定需公证的,应提交公证的房地产买卖合同书)或经公证的房地产赠与书,或经公证的房地产继承证明文件,或房地产交换协议书,或房地产分割协议书。

  5、已设定抵押权的,应提交抵押权人同意的书面文件。

  6、人民法院强制性转移的应提交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

  7、非法人企业、组织的房地产转移,应提交其产权部门同意转移的批准文件。

  8、划拨、减免地价的土地,应提交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和付清地价款证明。

  9、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房地产的,应提交中标确认书、拍卖成交确认书、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书和付清地价款证明。

  10、属于政府福利性商品房的应提交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复。

  11、拆迁补偿的应提交拆迁补偿协议书。

  12、房地产共有人同意转移的意见书。

  13、收购或合并企业的,应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14、国有企业之间或其他组织之间的房地产调拨的,应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15、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文件。

  以上是房产过户手续以及需要准备的材料。

  法律依据: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 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情况对本行政区域内未登记的不动产,组织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首次登记。

  依照前款规定办理首次登记所需的权属来源、调查等登记材料,由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获取。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带来的房屋过户协议范本是怎样的。房屋买卖、继承等等方式发生了所有权的变动的话,是需要办理相关的过户手续的,如果没有及时办理手续的话,后续可能会有一些纠纷。如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致电找法网专业律师。

房产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042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房产纠纷律师团,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