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做低价避税小心购房合同无效

2019-10-13 01:04
找法网官方整理
房产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房产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做低价避税购房合同无效当前,在二手房买卖中,买卖双方往往会以做低房价的方式规避房产交易税费。这种规避税费的方式在房产交易中极为普遍。推荐阅读:新手买房注意事项关于购房合同的常见疑问商品房购房合同范本一我们说,所谓做低房价是指房屋买卖双方按照合

  做低价避税购房合同无效

  当前,在二手房买卖中,买卖双方往往会以做低房价的方式规避房产交易税费。这种规避税费的方式在房产交易中极为普遍。

  推荐阅读:

  新手买房注意事项

  关于购房合同的常见疑问

  商品房购房合同范本一

  我们说,所谓做低房价是指房屋买卖双方按照合意对被交易的房屋进行定价,在签订合同时,买卖双方约定订立两份价格不一的购房合同,一份购房合同的价格条款注明了该房屋交易的真实价格,而送交房产交易中心登记过户的购房合同的价款往往低于实际成交价格,从而降低及或规避因房产交易而产生的税费,即所谓的“阴阳合同”。此外,做低房价的另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是订立一份交易价款较低的购房合同,再以补充协议的方式将该合同与实际交易时的购房价款的差额部分以“补偿款”、“装修款”的名义补足,并采用现金方式支付给卖家。

  就产生做低房价案例的背景在于,由于目前政府出于调控以及鼓励普通住房消费的目的,出台优惠政策对商品房进行台阶收费,普通房和非普通房的纳税标准差异较大。对于很多购房者来说,非普通住房如果全额纳税,则各种税额将达到房屋交易总价的10%以上。因此,这部分房源在交易过程中就会出现故意采取一些技术性处理的手段,将房价报低以满足普通住房的标准,从而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但随着房市的火爆,买卖双方都愿意降低交易成本,规避税费,所以,许多普通住房的交易过程中也屡屡出现做低房价的现象,甚至有些购房合同范本费进行调整,降低房产交易成本,使房产交易的税费更为合理。

  第四,制定合理的房屋买卖区域基础价格标准。

  笔者认为,房屋买卖属于自由合同,由于买卖双方约定的房价取决于很多因素,对于房价的高低,只要双方认同,并基于真实的意思表示即可,完全趋于市场化,政府不应过多干涉。我们说,政府制定房屋买卖的区域基础价格标准的初衷是为了保证国家税收,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但我们也不得不考虑,若制定不合理的房屋买卖区域基础价格标准,有可能会推高房价,促成更多的阴阳合同。因此,若房屋买卖的区域基础价格标准必须存在,那么其标准应当经过严格的评估,必须是合理的,让广大人民群众可以接受的。

  第五,明确房屋买卖中缴纳税费的价格基础。

  目前就二手房价应不应包含装修、设备费用,相关法律条款及法律解释对此没有比较明确的规定,这也给法院对夸大装修、设备费用而做低房价,逃避税费的案件判决造成一定困扰。

  但根据笔者以往司法实践经验而言,现在法律对于作为缴纳税费依据的房产价格包括哪些内容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在具体税收操作上,却是有着明文的规定。2007年6月,上海发布“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承受装修房屋契税计税价格问题的批复》的通知”显示,房屋买卖的契税计税价格为房屋买卖合同的总价款,买卖装修的房屋,装修费用应包括在内。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若买卖双方将购房合同以及装修设备补偿协议同时提交房产交易中心,进行过户登记的,房屋买卖的税费计算价格基础为包括装修、设备在内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总价款。若买卖双方不提交装修设备补偿协议,且购房合同中也未包含及或注明该等费用的,则仅仅将购房合同中所约定的房屋价格作为本次交易的税费缴纳基础。

  笔者建议,房屋价格和房屋的装修设备价格应当分离,而且为了不增加买卖双方的负担,在计税的价格基础中应剔除房屋的装修、设备价格。但该房屋的装修及设备的价格的确定应当合理,或是进行评估,或是不高于房屋总价的一个合理比例。

  综上,房屋买卖双方对以逃税为目的,做低房价的风险应当予以充分的认识,警惕因做低房价而可能导致的购房合同无效。此外,治理上述问题应当从根源做起,对于房产交易中纳税基数应当明确合理,使广大群众可以接受,同时对于逃税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制定合理的房产交易规程和法律法规,任重而道远![page]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 【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房产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994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房产纠纷律师团,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关联法条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