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房产赠与过户费用与手续有哪些?

2017-05-12 14: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房产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房产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房产赠与的问题,特别是亲属之间的赠与,这就会涉及到一些过户费。房产赠与,指一方(赠与人)自愿把自己所有的房产无偿赠与他人(受赠人),他人愿意接受的民事法律行为。房产赠与的双方当事人应订立书面合同。很多人对房产赠与过户费用及手续不了解,下面来为您介绍一下房产赠与过户费用与手续有哪些?希望对您有帮助,请看下文:

  一、房产赠与过户费用

  (一)营业税

  1、近亲属和具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人之间赠与房产以及房产赠与税费涉及哪些方面,以及发生继承、遗赠取得房产的,免征营业税。

  2、其他人之间的房产赠与行为,应依法缴纳营业税。但若其他人之间赠与的房产达到一定年限的,符合免征营业税条件的,仍可以免征营业税,比如,个人将购买满5年的住房对外赠与的,可免征收营业税。

  (二)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契税和印花税

  1、契税

  2、印花税印花税,是需要全额缴纳的,由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按照0.05%的比例缴纳。

  (三)个人所得税

  1、近亲属和具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人之间赠与房产,以及发生继承、遗赠取得房产的,免征个人所得税。

  2、其他人之间的赠与行为,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房产赠与过户手续

  1.签署确认书

  与父母一起到房管局签署确认书,并带齐相关资料,如该物业的产权证或 购买合同等;双方房地产赠与人同受赠人就无偿赠与协议,表明无偿赠与是赠与人的真实意愿,接受赠与是受赠人的真实意愿。另外,补充一点,在赠与业务当中,如果受赠人为未成年人,赠与人单方出具的赠与书亦有法律效力。

  收费情况:签订委托书时至少要收齐工本杂费,其中包括测绘费,100平方米以下的每份50元,公证费每份200元,查册费100元。

  2.评估

  收费情况:评估费是该物业的评估价的5‰,但每宗至少要收取1000元。由于是赠与业务,评估价通常会较市价低。

  3.办理赠与公证

  收费情况:赠与公证费是评估价的2%。

  4.缴纳税费

  收费情况:到房管局办理赠与登记,这个环节的收费比较复杂,到了房管局之后,会对该物业再重新作出评估,其中包括:

  契税为房管局的评估价的3%;

  印花税为房管局评估价的0.5%;

  房地产权转移登记费为每宗80元(每多一位受赠人,则加10元)。

  以上三项一般都由受赠人支付。

  还有一项是土地出让金,则按所受赠物业的房产性质而定,如部分没有交纳出让金的房改房则要赠与人补交。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赠与房产是房改房性质的,则经过此赠与手续之后,就改变了其性质,转为商品房。

  5.出新房产证

  注:如果赠与人和受赠人之间是直系亲属、姻亲的话,则免契税。如父母与子女之间或夫妻之间的赠与则免除契税。

  三、房产赠与过户所需材料

  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

  房产所有权证原件;

  赠与协议公证书原件,或赠与公证书和接受赠与的书面文件原件;

  契税完税或减免税凭证原件;

  房产登记表、房产平面图二份;

  已购公有住房赠与的,提交补交土地收益证明及补交房产差价(标准价、优惠价公有住房)证明;

  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家庭取得契税完税凭证或房产所有权证满五年的经济适用住房或限价商品住房赠与的,提交补交土地收益证明;

  国有土地使用证(整宗房地产);

  整宗划拨用地或者整幢楼房占用划拨土地的,提供划拨土地转让批准文件。

  四、法律特征

  其法律特征:

  (1)房产赠与合同是单务合同、无偿合同

  赠与人自愿单方承担将房产无偿赠与对方的义务,但不享受对等的权利;受赠人则享有无偿接受对方所赠房产的权利,一般不承担法律上的义务,即使受赠人在接受赠与时附有一些义务,但这些义务并非与所取得的权利互为代价。

  (2)房产赠与合同是实践性合同

  赠与人必须把赠与房产实际交付给受赠人,受赠人接受赠与房产后,房产赠与的民事法律行为才完成,合同才算生效。但在实物交付后,则不得再行撤回赠与。如果因赠与人撤回赠与而发生纠纷,受赠方可请求人民法院裁决。

  (3)房产赠与合同是要式合同

  房产赠与同房产买卖一样,都属于所有权的转移。按照《城市私有房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应提交各项证明办理登记过户手续。如果当事人未办理过户手续,根据《合同法》第44条、1999年12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9条的规定,赠与合同仍然有效,但赠与的房产所有权不能转移。

房产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709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房产纠纷律师团,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