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公房居住权的条件是什么

2021-05-07 09: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房产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房产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公房居住权是指公民个人对公有住房享有承租权而没有所有权,公民在享有公房居住权并在我国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对公有房屋还是享有占有、使用、部分收益的权利的,但是公民享有公房居住权需要一定的条件,那么公房居住权的条件是什么呢?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公房居住权的条件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一、公房居住权的条件是什么

  所谓公产房,是中国特殊体制下遗留下来的产物,它是指公有住房,是相对于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私有住房而言的,一般个人只有承租权而没有所有权。公房使用者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公有房屋享有的占有、使用、部分收益和有限制处分的权利。

  按照产权人的不同又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直管公有住房,指由政府接管,国家出租、收购、新建、扩建的住房,大多数由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出租、修缮,少部分免租给单位使用的住房。

  第二种是单位自管产。指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等单位所有的住房,俗称企业产。

  第三种公产房是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产权人,分配或出租给单位员工居住使用的房屋。通常能上市交易的是前两种,在北京交易时一般需要取得上市许可证。

公房居住权的条件是什么

  二、公房继承概述

  关于公产房能否继承的问题,实践中争议很大,众说纷纭,各执己见,很难统一。公产房的这种特殊形态,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一种事物。公产住房的产权在法律上讲是模糊的。司法实践中对于许多问题是用政策性的临时规定进行调整的,其合法性和合理性也存在矛盾。

  从法律上讲,公产房出租人与承租人的权利之间存在某种脱节的联系,是一种不完整的不动产所有权,比如说,公产房的承租人可以通过租赁房屋获得一定的收益,其承租人的继承人当然也基于某种优先权继续获得房屋的租赁收益。

  按照中国《继承法》的规定,遗产一般是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的个人合法财产,对于公产房承租人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以并不在遗产范围,依法不能继承。

  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公产房的继承问题出现较多的缓冲处理。许多认为公产房可以继承的人认为住房是父母的辛勤劳动挣下来的,住房就是“遗产”,当然可由继承人继承。此种要求虽不合法,却也符合中国现实的社会实际。

  实践中从社会安定、和谐的角度来考虑,一般来说可以变更承租人。建设部的《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定:“住宅用房承租人在租赁期限内死亡的,其共同居住两年以上的家庭成员可以继续承租。”

  从这些规定来看,公有住房承租权的取得是有一定法定条件的,特别是原承租人死亡时,承租权并不能像其他可继承的财产权一样适用《继承法》的规定来继承。但对于符合承租条件的承租人要变更承租人姓名延续承租的,经过住房部门同意是可以变更的。

  三、离婚时公产房的分割问题

  1、对于夫妻离婚对于房产的分割问题,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关于审理离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问题的解答》的有关规定符合以下情况下的房产,双方均是可以主张承租权的

  ⑴婚前由一方承租的公房,婚姻关系存续5年以上的;

  ⑵婚前一方承租的本单位的房屋,离婚时,双方均为本单位职工的;

  ⑶一方婚前借款投资建房取得的公房承租权,婚后夫妻共同偿还借款的;

  ⑷婚后一方或双方申请取得公房承租权的;

  ⑸婚前一方承租的公房,婚后因该承租房屋拆迁而取得房屋承租权的;

  ⑹夫妻双方单位投资联建或联合购置的共有房屋的;

  ⑺一方将其承租的本单位的房屋,交回本单位或交给另一方单位后,另一方单位另给调换房屋的;

  ⑻双方均租有公房,婚后合并调换房屋的;

  ⑼应当认定为夫妻双方均可承租的情形。”

  2、对于夫妻双方均可承租的公房,应依照下列原则予以处理

  ⑴照顾抚养子女的一方;

  ⑵男女双方在同等条件下,照顾女方;

  ⑶照顾残疾或生活困难的一方;

  ⑷照顾无过错一方。

  3、已购公房的分割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你介绍的关于公房居住权的条件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在此找法网小编提醒,购买公房的时候要注意房屋有没有产权证以及有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还有存不存在抵押状态以及是不是不能建立楼盘编号的房的房屋等等,涉及到房屋较重的税费也要注意一下,因为其来源可以涉及赠与、继承等方面,若你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房产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253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房产纠纷律师团,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