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惩治行贿罪需跳出认识误区

2012-12-18 20: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行贿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不等于非法利益,违反某些规定的不合理利益也应以行贿论处。●对没有自首和检举揭发受贿罪,未对侦破受贿起重要作用的行贿人,不能从宽处理。●对行贿罪应当考虑适用罚金刑。当前社会腐败现象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是受贿犯罪,但引起受贿的重要

  ●行贿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不等于非法利益,违反某些规定的不合理利益也应以行贿论处。

  ●对没有自首和检举揭发受贿罪,未对侦破受贿起重要作用的行贿人,不能从宽处理。

  ●对行贿罪应当考虑适用罚金刑。

  当前社会腐败现象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是受贿犯罪,但引起受贿的重要原因是行贿,因而预防与打击行贿是减少受贿的首要环节。司法实践中,对行贿案件追究刑事责任的较少。发生这种现象,是由于刑法对行贿行为的构成犯罪条件规定较高,还是由于司法实践中处罚行贿罪存在种种困难?笔者认为涉及行贿定罪与量刑的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司法实践中行贿犯罪认定之误区

  司法实践中,行贿案件查处判刑的较少,除了人们对打击行贿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外,客观上存在以下种种原因:

  1.单位行贿现象较多,但难以认定犯罪并处罚。行贿犯罪的主体,可分单位和个人,在刑事处罚中,对自然人犯罪容易明确主体和责任,而单位犯罪因情况比较复杂,有的系个人犯罪还是单位犯罪难以分清,往往无法明确责任人,若明确了责任人,各人是否达到犯罪的程度也难以把握。因而在司法实践中,对单位行贿存在难落实责任人、难定性和难处罚等情况。因而,在当今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单位行贿案件多,对单位行贿追究责任却较少,不用说刑事处罚,进行行政处罚也鲜有所闻。

  2.将“不正当利益”理解为“非法利益”。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因而如何理解“不正当利益”的含义,是认定构成行贿罪的关键。目前司法实践中,多数人认为“不正当利益”是指违反目前的法律、法规规定所得的利益,因而对“不正当利益”含义的理解等同于“非法利益”,这样大大缩小了构成行贿罪的范围。

  笔者认为,“不正当利益”应当理解为“不合理或不合法”,“不正当利益”不能等同于“非法利益”。

  用行贿手段谋取不合理的利益可认定构成行贿罪,我们也可通过刑法对行贿罪的规定作出分析。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经济交往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从以上的法条分析,在经济交往中,并没有规定行贿人谋取非法利益是构成行贿罪的必要前提,只强调了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钱财的情形,如推销人员给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回扣的方式推销商品,其谋取的利益本身不违法,但从其谋取利益是否合理分析,其采用行贿的手段获取的利益对社会来说是不合理的,因此,以行贿手段谋取不合理的利益,应以行贿论处。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行贿罪的相关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单位行贿罪的法律规定

单位行贿罪的法律规定

对行贿罪的处罚规定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216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