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重组家庭性侵案的法律分析

2015-07-30 10: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花季少女长期遭受继父的猥亵、强奸,不堪折磨后离家出走,这种发生在重组家庭中的性侵案件均呈现出受害女童低龄化、嫌疑人是家庭经济支柱等特点。为何重组家庭屡发性侵案?怎样有效的保护受害女童?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案情介绍】

  受害人小敏(化名)的父亲数年前去世。小敏的母亲患有精神残疾,之后改嫁给王某。2011年夏天起,继父王某多次趁小敏及其母亲熟睡时,对不到10岁的小敏实施猥亵行为。2012年夏至2014年5月,王某又强行多次与被害人小敏发生性关系,实施强奸行为,小敏及其母亲多次反抗、呵斥,反遭到王某的呵斥和殴打。

  2014年5月3日中午,王某再次想侵犯小敏时,遭到小敏激烈反抗,并离家出走。王某于是报警,在民警与当地妇联的帮助下,5月9日晚上找到小敏。在民警与妇联组织的追问下,小敏说了她离家出走的原因,就是她继父总是强暴她。王某被抓获到案。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奸淫、猥亵不满14周岁的幼女,应以强奸罪猥亵儿童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法院从重判决王某有期徒刑9年。

  【法律分析】

  重组家庭屡发性侵案

  据相相关法院介绍,发生在重组家庭的性侵案件均呈现出受害女童低龄化、嫌疑人是家庭经济支柱等特点。由于年龄偏低导致的性安全、性防护意识缺失,受害女童在初次遭受性侵时虽本能抗拒,但不知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反抗,在受害后出于羞耻心或其他原因,未报案或告知他人,致使多次受害。

  嫌疑人文化程度不高但年富力强,是重组家庭的经济支柱。其次,作案手段呈现轻暴力或非暴力性特征,以哄骗、利诱为主。部分嫌疑人在实施性侵行为时因遭遇被害人反抗而采取如扒衣裤等暴力手段,但暴力程度较为轻微,没有出现过殴打等重暴力行为,与常见性侵犯罪存在显著区别。

  此外,罪行隐蔽性强、潜伏期长,性侵行为次数频繁。从初次实施性侵行为到最后一次行为后案发的罪行潜伏期最短为1年半,最长甚至长达7年。如一起案件中的嫌疑人在长期性侵继女达7年后,为达到继续控制被害人的目的,在路口张贴继女的裸照,继女不堪受辱才报警。

  另外,这类案件还有侦查取证、司法处断难度大以及案件危害大、量刑重等特点。且此类犯罪给被害人成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受害女童不同程度地出现耻辱、愤恨、自责等负面情绪。

继父 性侵

  受害女童缺乏保护

  检察官分析案件成因时指出,受害女童普遍缺乏保护意识和防护力,而性侵行为易于实施而不易防范,其他监护人疏于监护或无能力监护,是案发的重要原因。如王某强奸、猥亵儿童一案,三人长期共同居住一室,被害人生母因智力残疾而不具备监护能力,致王某屡屡得逞。

  其次,案发地区多为偏远农村或山区,当地人法制意识淡薄,性教育缺失。个别受害女童的亲属缺乏法制观念,认为“丑事”不可张扬,不仅没有寻求法律保护的意识,甚至不配合办案人员调查取证。而重组家庭存在不稳定因素,未成年子女缺少监护与关爱也是案发的原因。

  此外,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纲领性较强,缺乏可操作性的配套机制,导致当家庭监护缺失、未成年人陷于困境时,社会监护未能及时补缺。

  检察官就此建议,在农村基层深入开展普法、“普性”宣传教育,应选择农村群众易接受、符合农民心理特点的形式进行,杜绝普法盲区。此外,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构建和谐运转的农村未成年人性教育体系。有关部门还应搭建未成年人社会化监护平台,对存在监护缺失风险的未成年人尝试采取全寄宿管理方式。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274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