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挪用“小金库”资金可能不成立挪用公款罪

2012-12-18 20: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国家工作人员将单位帐外资金(俗称小金库)挪归个人使用的问题。对此,司法机关往往将小金库里的资金视作公款,从而将涉案人员以挪用公款的罪名追究刑事责任。笔者认为,不应简单地将这类行为一概以挪用公款的罪名追究刑事责任。的确,小金库首先

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国家工作人员将单位帐外资金(俗称小金库)挪归个人使用的问题。对此,司法机关往往将“小金库”里的资金视作公款,从而将涉案人员以挪用公款的罪名追究刑事责任。笔者认为,不应简单地将这类行为一概以挪用公款的罪名追究刑事责任。的确,“小金库”首先就是违法设立的,“小金库”里的资金本应依法上缴国家财政,依法予以支配,“小金库”里的资金本身就属于“公款”。“小金库”的这种性质应当是没有争议的。但是,任何犯罪的成立除了必须符合相应的客观要件之外,行为人还必须具备相应的主观要件,也就是必须具有犯罪故意。对挪用公款犯罪而言,要求行为人意识到自己所挪用的资金属于“公款”。而“小金库”里的资金,在有些单位中和某些情况下,行为人会认为自己单位“小金库”里的资金本来就是为了“大家”使用起来方便而设立的,从而会在主观意识中认为,“小金库”里的资金不属于公款,特别是对设立了小金库时间较长,单位一贯从“小金库”中支取某些不便从预算资金中支取的费用的情况,根据单位领导要求保管“小金库”的人来说,主观上极易产生这种认识。如果根据具体案情,犯罪嫌疑人确实具有这一类让其主观上产生自己保管的“小金库”里的资金不是公款这种错误认识的客观因素,那么,就应当认为其主观上确实没有挪用公款的犯罪故意。对这种情况,就不应当定性为挪用公款罪。否则,就违背了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623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