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犯罪的间接故意有哪几种情况?

2022-05-13 17:3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犯罪的间接故意有四种情况,具体是行为人在追求犯罪目的时放任另一危害结果发生、行为人为了合法的目的而放任某一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行为人在突发情况下,不计后果地犯罪。犯罪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既遂,另一种就是未遂。这就是危害后果的发生状态。

犯罪的间接故意有哪几种情况?

  一、犯罪的间接故意有哪几种情况?

  (1)行为人为追求某一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比如,行为人在其妻碗里投毒杀妻,明知孩子可能分食毒药,但由于杀妻心切而放任孩子中毒死亡。此案中,行为人在预见到孩子可能中毒死亡的情况下,为追求其妻死亡的结果,而放任孩子中毒死亡结果的发生。

  (2)行为人为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比如,行为人为了打野猪而对可能打死路人这种危害结果采取放任的态度,结果把行人打死。此案中,行为人在预见到路人可能中枪死亡的情况下,为了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路人中枪死亡结果的发生。

  (3)在突发性犯罪中,行为人在瞬间情绪冲动下,不计后果地实施危害行为,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比如,一些青少年临时起意,动辄行凶,不计后果,捅人一刀而去并致人死亡。在这些案例中,行为人对于行为会给对方造成何种损害并无明确的认识和追求,但无论出现什么结果,都在行为人主观预见范围内,并持放任其发生的态度。

 犯罪的间接故意有哪几种情况? 

  二、犯罪的两种形态

  故意犯罪形态分为两类,一类是完成罪,又称既遂;另一类是未完成罪,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3种情况。因为既遂是犯罪进程形态的标准形态,所以,未完成罪又被称为是犯罪的特殊形态。

  三、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两者的区别

  第一,区别的关键在于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所抱的心理态度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不仅不希望发生这种结果,而且是完全反对这种结果的发生,相信是可以避免的,发生这种结果是违背其主观意愿的,出乎其意料之外的。而间接故意,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既不希望也不反对,既不追求,也不防止,发生与否均不违背其主观意愿。

  第二,促使和支配行为人实施行为的主观认识因素也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中,行为人虽在一开始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曾有预见,但真正促使实施行为时,其认识上却是相信可以避免的,认为不会发生这种结果,而不再是认为仍有可能发生,而在间接故意情况下,行为人无论在行为前,还是在行为过程中,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一直处于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不肯定的状态之中。

  第三,过于自信的过失中,行为人认为危害结果不会发生,具有一定主客观条件为依据的,只是对这些条件的作用作了轻率的、过高的估计,误认为凭这些条件完全可以避免发生危害结果。

  上文中找法网小编已经作出了介绍。虽然《刑法》中规定的大多数犯罪都是属于故意犯罪,其中也没有怎么区分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但也有少部分的罪名明确规定必须要是直接故意才能构成犯罪,换言之,如果此时行为人是间接故意的话,则就不会认定为犯罪。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129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