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被别人骗了,我报案后,公安机关受理初审后说不能立案,理由是虚假诉讼不是合同诈骗,我认为就是合同诈骗。请问我怎么办呢?

2019-03-13 14:36:27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你好,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犯本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按照司法解释,诈骗数额应以行为人实际骗到的数额认定,合同标的额可以作为量刑情况予以考虑。 是否立案要看具体情况。
  •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合同诈骗罪立案条件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本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   刑法第2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本罪既可以由个人实施,也可以由单位实施,因此,只要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合同诈骗,骗取的财物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就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单位或者个人的刑事责任。   立案标准的第1种情形,“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以上”,应当立案追究。这主要是指个人实施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的五种情形之一,诈骗他人财物累计数额达到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立案标准的第2种情形,“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

  • 一、合同诈骗罪是公诉案件,案件流程大致如下:
    1、受害人需要向派出所或公安局报案;
    2、报案需要准备一系列的报案材料,警察审核以后符合立案条件便可以立案;
    3、立案后公安机关便进行侦查以确定事实和收集证据
    4、公安机关侦查完毕后,便会将案件移交检察院;
    5、检察院受到材料后会审查起诉,经审查若构不成犯罪(包括合同诈骗罪法定构成要件不满足或证据不足等情形)便不提起公诉,若初步认为构成犯罪变会向法院提起公诉;
    6、提起公诉后,最后由法院进行审理、判决。n
    二、合同诈骗罪的立案的材料一般包括:
    1、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
    2、受害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涉嫌诈骗人的身份证明材料,请尽量提供。
    3、提供涉嫌人进行诈骗的事实材料,如签订合同的虚构单位,冒用他人名义的相关依据。一般涉嫌人会留下印章、印鉴、假名片、假工作证、假营业执照,盖假公章各种证明等。
    4、提供证明诈骗的危害后果的材料。如受害者已经履行合同的,提供已履行合同的材料;造成相应损失的,提供损失结果的证据。
    5、其他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如双方在来往中的邮件,书函等材料。
  • 合同诈骗罪 单位犯此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区分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自然人还是单位主要在于是否以单位名义签订合同,利益归属单位。
    以“皮包公司”的名义进行合同诈骗的,一般应认定为单位合同诈骗罪。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