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故意伤害轻伤案件,已经在派出所立案,嫌疑人还未抓到,后来嫌疑人家属和伤者通过私下调解,赔偿伤者所有费用并取得伤者的谅解,不追究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请问:嫌疑人到公安机关后,公安机关如何处理嫌疑人?是否可以撤案?急盼回复。

刑事辩护
2019-01-29 14:16:56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犯罪构成的关键问题:一是国家工作人员;二是利用职务之便;三是索取他人财物;四是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
    辩护律师应当在案件实体上围绕这四个方面做准备,分析嫌疑人是否构成了受贿罪。

  • 1、构成轻伤,涉嫌故意伤害罪,警方会对此案进行刑事立案;  
    2、警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后,发现犯罪嫌疑人在逃的,可以对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签发拘留证,将其基本情况和拘留证上网,这样无论犯罪嫌疑人逃到何处,只要当地公安机关发现踪迹,就能将其就地羁押;  
    3、法律依据:《刑法》(1997修订)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如果是故意伤害造成轻伤,可以调解解决。
    如果没有报案,和解时,可以双方自行和解。
    如果已经报案,可以通过公安机关办案单位和解。
    如果已经起诉,可以通过检察院或者法院和解,但和解后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同时宣告缓刑。
  •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由公安机关执行。客观地说,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后,最应当考虑和最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行为即为代为取保候审。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