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M是一个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好心人,以前住平房的时候,与邻居相处的就像一家人。住了楼房后,一个邻居找他借钱,他为了帮助他们的困难一次一次的掏腰包,自己的钱没了,和家人借,现金没了借信用卡,可是邻居没有满足,一次次的编造各种理由再借款,也打了借条。最后一次那邻居竟说因为用S的信用卡刷卡套现惹了官司,要追究卡主的刑事责任,要求S再借给他钱去平事,不然就会去坐牢,拿走钱也不写欠条了......到这个时候,M和这个邻居的关系还是不是民间借贷关系,邻居的做法算不算诈骗呢,诈骗和民间借贷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急待解答,谢谢

2018-12-27 12:33:51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根据一般规则,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的合同才会导致无效,而违反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的强制性规范的,一般不会导致合同无效。该种情形主要表现为出借一方或者借款方当事人变相经营金融业务,从而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强行规定而无效,如:
    1、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
    2、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非法集资;
    3、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
    (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借贷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
    (四)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五)因主体不适格导致借贷合同无效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 夫或妻一方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借款,后未按约偿还,债权人以已解除婚姻关系的夫妻两方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在实践中屡有发生。在这类案件中通常牵涉到对两则法律条款的理解。一是婚姻法第四十一条的前半部分内容: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二是婚姻法解释
    (二)第二十四条: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

  • 1、民间借贷不管多少,只要没有诈骗行为,就不能算为诈骗。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还有些打借条之后伪造还款收条的,诈称已经还款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  
    2、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  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 网络诈骗应当以诈骗罪论处,实施网络诈骗犯罪,诈骗数额接近"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第一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