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我是事业单位职工。因职称待遇得不到落实、上访后遭报复该怎么办?

劳动纠纷
2024-01-21 10:15:35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你好,员工获得赔偿金主要有以下途径:协商解决;调解;劳动仲裁;诉讼;监察举报;信访。
    1、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就劳动关系解除达成赔偿的协议。
    2、调解。如果本单位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者可以向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调解。
    3、仲裁。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范围包括: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规定发生的争议;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等。
    4、诉讼。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5、监察举报投诉。法律依据:《劳动法》第85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第88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据此,劳动者发现自己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举报。
    6、信访。劳动者在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还可以通过信访的方式,向各级工会、妇联以及政府信访部门反映。

  • 1、员工申请劳动仲裁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遭到公司报复的。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2、按照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 法律分析:员工申请劳动仲裁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遭到公司报复的。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六条 劳动争议仲裁公开进行,但当事人协议不公开进行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
    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