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经营者什么情况下消费者可以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进行合法维权

损害赔偿
2024-02-16 22:57:23
共有5位律师解答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故意告知虚假情况,误导消费者作出错误的选择,从而使消费者遭受损失的行为。具体来说,欺诈行为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产地、生产者、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
    2. 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价格、费用、履行期限、方式、售后服务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
    3. 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作出错误的选择;
    4. 经营者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
    5. 经营者在商品或者服务的销售过程中使用欺诈性的计量器具或者其他手段,使消费者遭受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欺诈行为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消费者的认知能力、经营者的主观故意程度、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情况等。如果消费者认为自己遭受了欺诈行为,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或者相关的行政部门投诉举报,要求经营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依据:
    (一)协商和解。产生消费者被侵权问题时,商家与消费者两方以平等自愿为前提,针对有关争议进行相关协商,和平解决争端;
    (二)调解。双方可以向消协反映情况,针对具体问题由消协作出调解;
    (三)申诉。
    当消费者认为自己合法的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向工商局反映情况。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法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于消费者的权利中又明确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等,在“经营者的义务”中也明确了经营者应当诚实信用的一些具体义务,在“法律责任”的规定中,更规定了经营者违反此原则的处罚措施。
    所以在消费权利的保护中重视公平原则,能更好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四条 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国家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反对浪费。

  • 消费者合法权益被侵犯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权: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产地、生产者、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
查看全部5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