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工龄认定 工龄怎么认定?我之前在私立学校上班缴纳五险,现在考上正式编制,之前的工龄算?

其他
2024-01-02 10:33:25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2008年以前入职的劳动者,其经济补偿金按照分段计算、合并支付的方式进行计算。2008年1月1日以前的工作年限,一年工龄补偿一个月工资,不足一年的按照1年计算,并由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按此标准进行补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后,对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进行了修改,根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针对2008年1月1日前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应按照已废止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执行,即工作年限满一年即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不满一年的按照1年进行计算。2008年新法实施后,进一步规定不满半年的按半年计算,支付半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且支付标准按照解除劳动关系前12月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为标准。
    对经济补偿金的基数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制,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高于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该三倍对应的数额作为标准进行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支付标准为劳动者为包含社保、福利、加班费等项目的应发工资。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后,对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进行了修改,根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针对2008年1月1日前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应按照已废止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执行,即工作年限满一年即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不满一年的按照1年进行计算。
    2008年新法实施后,进一步规定不满半年的按半年计算,支付半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且支付标准按照解除劳动关系前12月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为标准。对经济补偿金的基数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制,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高于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该三倍对应的数额作为标准进行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支付标准为劳动者为包含社保、福利、加班费等项目的应发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后,对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进行了修改,根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针对2008年1月1日前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应按照已废止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执行,即工作年限满一年即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不满一年的按照1年进行计算。
    2008年新法实施后,进一步规定不满半年的按半年计算,支付半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且支付标准按照解除劳动关系前12月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为标准。对经济补偿金的基数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制,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高于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该三倍对应的数额作为标准进行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支付标准为劳动者为包含社保、福利、加班费等项目的应发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九十七条 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九十七条 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九十七条 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一般职工的工龄是指工人职员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在内。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第三十八条
    一般工龄系指工人职员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而言。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在内。
    《中华人民共和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第四十三条
    劳动保险条例第十五条丙、 丁两款关于折算一般工龄及本企业工龄的规定,在计算各项劳动保险待遇时,均同样适用。

  • 工龄即参加工作的年限,从参加工作开始计算起。试用期是包括在工龄里的,这是法律依据:《劳动法》明确规定的。工龄的计算是从入职的第一天算起的,和试用期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
    所谓工龄,是指职工自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起,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或全部来源的工作时间。
    对计算社会保险待遇有法律意义的只是连续工龄和缴费工龄。[1]
    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反映了职工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大小和知识、经验、技术熟练程度的高低。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