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有人组织未成年在KTV陪酒,如何举报

其他
2023-07-20 10:21:25
共有4位律师解答
  • 可以直接报警让警方处理
  • 组织未成年陪酒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款,具体如下:
    1、未成年犯罪可以从轻处罚,如果得到被害人的谅解,积极缴纳罚金,可以申请缓刑;
    2、已经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该负刑事责任;
    3、已经满十四周岁但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是死亡、强奸、抢劫罪的,应该负刑事责任。
    一、组织未成年卖婬的量刑标准如下:
    1、组织未成年卖淫要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组织未成年人卖淫的,从重处罚。
    二、组织未成年有偿陪侍的量刑标准如下:
    1、构成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 组织未成年有偿陪侍,构成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组织未成年陪酒是否犯法需要分情况进行讨论:
    1、如果只是单纯的陪酒,没有其它的违法行为的,构成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法治安管理活动罪;
    2、如果有从事色情交易等其它行为,情节严重构成其他犯罪的,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组织未成年有偿陪侍,构成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需要负刑事责任。
    二、组织未成年卖婬的量刑如下:
    1、组织未成年卖淫要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组织未成年人卖淫的,从重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二条之二
    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法律分析:怎么有效举报ktv陪酒:举报可以采用书面或口头方式提出。实践中,举报人可以采用自己认为方便的任何方式提出,如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采用何种方式,举报人可根据案件情况和自身的情况确定。如果案情简单明了,就可采用电话举报。电话举报要问清对方的具体部门及受话人的姓氏或姓名,以便日后询问核实。另外,现在许多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举报,快捷方便,易于回复。如果案情复杂,可采用信件或直接到受理部门口头提出的方式,也可一并采用多种方式举报,如信件举报后,也可用电话等其他方式补充说明情况。举报人在举报时,要尽量避免惧怕和胆怯的不必要心理。举报既是你的权利,也是你的义务。有关部门有责任受理答复,并有责任为你保守秘密。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第三条 检察机关受理公民举报和查处举报案件,必须严格保密。 1、受理举报应在固定场所进行,专人接谈,无关人员不得接待、旁听和询问。 2、举报信件的收发、拆阅、登记、转办、保管和当面或电话举报的接待、接听、记录、录音等工作,应建立健全责任制,严防泄露或遗失举报材料。 3、对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及举报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举报材料不准私自摘抄和复制。 4、严禁将举报材料和举报人的有关情况透露或转给被举报单位、被举报人。向被举报单位或被举报人调查情况时,不得出示举报材料原件或复印件。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追查举报人,对匿名举报除侦查工作需要外,不准鉴定笔迹。 6、向举报人核查情况时,应在做好保密工作、不暴露举报人身份的情况下进行。 7、在宣传报道和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工作中,除征得举报人的同意外,不得公开举报人的姓名、单位。
查看全部4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