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关于员工失误造成公司经济损失的处罚

劳动纠纷
2023-06-13 10:20:13
共有5位律师解答
  • 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可以要求赔偿。
  • 你是哪一方,现在是被起诉了吗
  • 法律分析:工作失误造成公司损失员工赔偿多少要看具体情况,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是故意造成的,则全额赔偿;若过大过失造成的,则部分赔偿,赔偿比例由法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没有统一标准;若一般过失造成的,则无需赔偿。一般先由员工本人和公司协商,协商不成的再起诉解决。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 法律分析:因个人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个人要适当赔偿。 员工工作中因为本身工作失误,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何赔偿,法律法规并没有具体规定,劳动合同有约定,或者用人单位依法指定的规章制度有规定的,且该约定和规定符合法律规定基本公平的,可以从其规定。
    对于员工的过错,用人单位管理和教育或多或少存在缺失,出于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和公平原则,司法实践中,一般由员工按照直接经济损失的30%左右赔偿,最多不超过50%。且每月工资扣除额度不超过30%,扣除后的剩余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 法律分析:1、劳动者工作失误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并且达到了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严重违反公司制度的程度,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39条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不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2、劳动者工作失误,未到达严重违反公司制度的程度,用人单位依据该劳动者无法胜任工作,对劳动者进行调整岗位或培训后仍然无法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以此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该依据《劳动合同法》46、47条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3、劳动者工作失误,未到达严重违反公司制度的程度,用人单位直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属于违法解除,应该依据《劳动合同法》48、87条支付劳动者赔偿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六条 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查看全部5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