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合同溯及力含义具体指什么

合同纠纷
2023-05-13 19:12:10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法律对合同的溯及力的规定是:
    1、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
    2、已经履行的,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3、有过错的,要承担违约责任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 合同溯及力:是指法律是否适用于其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如果适用,则具有可追溯性,如果不适用,则该法律不具有可追溯性。就现代法而言,法律一般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即采用法律不可追溯过去的原则。合同当事人签订合同后,可以变更合同的内容,但合同的变更不能单方面进行,应由合同当事人协商变更。在实践中,合同的变更一般没有可追溯性,合同的变更是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的结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百四十三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 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该法就不具有溯及力。就现代法而言,法律一般只能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即采取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合同的当事人签订合同后,是可以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变更的,但合同的变更不能单方面进行的,应该由合同的当事人协商变更。在实践中合同的变更一般是没有溯及力的,合同的变更是由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的结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八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第七十七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合同的定义是什么
合同纠纷 9207
什么是刑法的溯及力
刑事辩护 280
合同效力纠纷诉讼费是怎么样的
合同效力纠纷 960
合同效力纠纷诉讼费是怎么样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