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工地受伤面部骨折,住院费花了七万块钱,老板付的,出院后一直没有上班,单位没有给我发放误工费,我想知道,如果伤残鉴定为九级,最后我能拿到手多少钱?

劳动纠纷
2023-05-08 12:35:07
共有9位律师解答
  • 工伤九级的,单位应当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9个月本人工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5万,一次性就业补助金2.5万,停工留薪期工资根据医院诊断或鉴定结论。
  • 一般9级伤残一次性赔偿大概11万左右
  • 根据你的陈述,大约十万左右
  • 你好详细沟通比较好的
  • 法律分析:如果是工伤的话,是可以根据gb/t16180一2014《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进行判定九级标准:23)骨折内固定术后,无功能障碍者;十级标准:14)身体各部位骨折愈合后无功能障碍;可初步判定为九级伤残,具体结果要以劳动能力鉴定结果为准。法律依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十七条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 法律分析:一般为九级或者十级伤残,用人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单位未按规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可以在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治疗终结后申请劳动能力(伤残等级)鉴定,伤残等级以鉴定结果为准。 工伤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及护理费、停工留薪期间工资、交通食宿费、伤残工伤辅助器具费、生活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及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具体赔偿金额须根据伤残等级、本人工资及当地平均工资而定。如协商索赔无果,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索赔。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 工作中受伤属于工伤,你应该先去申办工伤,然后按流程走下去。
    工伤申报可以分单位申报和个人申报。你现在的情况,估计让单位帮你报工伤很难了。建议你走个人申报的流程,填写法律依据:《工伤认定申报登记表》、《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申报证据清单》。并提交下列材料:
    1、《劳动合同书》复印件,或确立事实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
    1、《劳动合同书》复印件,或确立事实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
    2、受伤害职工《职工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2、受伤害职工《职工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3、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害后诊断病历或职业病诊断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3、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害后诊断病历或职业病诊断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4、两人以上旁证证明(证人证言)。
    4、两人以上旁证证明(证人证言)。
    附:
    认定工伤的七种法定情形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法定情形有七种: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法定情形有七种: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 单位社保交了么?以后你准备继续在公司待下去吗
  • 工伤九级正常能赔13--18万元左右,具体的要看工资标准、社保基数、停工留薪期限、年龄等
查看全部9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