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劳动纠纷胜诉后可以要求企业承担律师费等合理费用吗?

交通事故
2020-02-22 05:37:01
共有4位律师解答
  • 不可以,律师费还得自己承担。
  • 一、劳动争议仲裁受理费
    劳动争议案件受理费仍执行原国家物价局和财政部《劳动合同鉴证和劳动争议仲裁收费管理办法》([1992]价费字268号)规定的收费标准,即申诉人数为3人以下的,每件20元;申诉人数为4至9人的,每件30元;申诉人数为1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每件50元。 二、劳动争议案件处理费收费标准??????没有争议金额的案件,每件最高不超过400元; 有争议金额的案件,按下列标准计算收取费用:    速算法争议标的额为10000元以内的500元;        500元10001元—50000元的部分按3%收取;         3%+50050001元—100000元的部分按2%收取;        2%+1700100001元—200000元的部分按1.5%收取;       1.5%+2700200001元以上的部分按1%收取。          
  • 1.申请劳动仲裁必须将被申请人(就是用人单位的法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的资料载明,电话只是作为信息沟通的联系方式,不能替代法人来作为被申请人。参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2.劳动合同需在劳动者入职起一个月内签订。否则可以二倍的工资向用人单位申诉补偿,参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3.股东所发的工资,关键是代表那个用人单位发放工资的,发放工资的用人单位就是被申请人。需要被申请人的单位全称、联系电话、法人姓名、和工资条、考勤卡等作为依据来证明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
  •   发生劳动纠纷的,首先应该申请劳动仲裁(注意时时效,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申请有效;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可以起诉法院解决。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十七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第七十八条 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十九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通知书》  第八十条 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  第八十一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担任。  第八十二条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第八十三条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十四条 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劳动仲裁:  1,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  2,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3,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4,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查看全部4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