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网上贷款不还可以构成诈骗罪吗?一万五千元

债权债务
2019-12-31 04:04:34
共有4位律师解答
  • 诈骗一万五左右 已达到诈骗罪刑事立案标准 依涪鸡帝课郜酒佃旬顶莫法量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至于具体量刑多少 请查询犯罪地省市具体量刑标准。法律依据: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1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 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骗公私财物达到上述规定的数额标准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能够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一)通过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 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二)诈骗救灾和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诈骗数额接近上述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 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 理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2《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 数额较大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 依照规定。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 处5日以上11日以下拘留 可以并处511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 处11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可以并处1111元以下罚款。
  •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构成贷款诈骗罪,贷款诈骗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2、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3、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5、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 网络诈骗罪有哪些构成要件?
    1、 犯罪客体
    现实社会的种种复杂关系都能在网络得到体现,就网络诈骗犯罪所侵犯的一般客体而言,自然是为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网络诈骗犯罪行为人所侵犯的一切社会关系。但是应当看到互联网是靠电脑的连接关系而形成的一个虚拟空间,它实际并不存在。就互联网来说,这种联接关系是靠两个支柱来维系的,一个是技术上的TCP/IP,另一个是用户方面资源共享原则。正是这两个支柱,才使得国界,洲界全都烟消云散,才使得虚拟空间得以形成。笔者认为,这里的网络诈骗犯罪侵犯的是复杂的客体,网络诈骗犯罪所侵犯的同类客体应是网络上信息交流于共享得以正常进行的公共秩序。而其所侵犯的直接客体应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应当指出,利用互联网进行的骗情骗色不属于本罪。
    2、客观方面
    表现为违反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利用互联网实施了诈骗行为。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是本罪行为的两种并列选择形式,只要实施其中一种行为。便可构成本罪。至于采取什么方法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法律未作限定。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同样可以构成本罪。
    3、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从网络诈骗的具体表现来看,犯罪主体大多为14岁至40岁左右的年轻人,并且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但是不能认为具有网络知识的人就是特殊的主体。按照我国刑法学界通行的主张,所谓主体的特殊身份,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行为人人身方面的资格,地位或者状态。通常将具有特定职务,特定业务,具有特定法律地位以及具有特定人身关系的人视为特殊主体。我国虽然给一定拥有网络专业水平的人发放网络工程师证或给其相应的职称,但从网络诈骗犯罪的案例来看,一部分只有简单的网络知识。同时,在网络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网络知识。网络诈骗犯罪越来越多,用具有专业知识的标准是不确切的。
    4、犯罪的主观方面
    网络诈骗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本罪。在本罪中,犯罪行为人具有明显的“非要侵占不可”的念头。这表明犯罪主体具有明显的犯罪故意。而且,这种故意常常是直接的。并显示了极强的主观故意。
  •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查看全部4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