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你好,公司存在偷税漏税,然后有人走私油被抓了,只是顶包的,请问这个问题严重吗,可以举报吗

其它综合
2019-04-20 09:47:02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主观的故意需要判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关于走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观故意的认定问题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进出境货物、物品的应缴税额,或者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管理,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应认定为具有走私的主观故意。   走私主观故意中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从事的行为是走私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明知”,但有证据证明确属被蒙骗的除外:   (一)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境的货物、物品的;   (二)用特制的设备或者运输工具走私货物、物品的;   (三)未经海关同意,在非设关的码头、海(河)岸、陆路边境等地点,运输(驳载)、收购或者贩卖非法进出境货物、物品的;   (四)提供虚假的合同、发票、证明等商业单证委托他人办理通关手续的;   (五)以明显低于货物正常进(出)口的应缴税额委托他人代理进(出)口业务的;   (六)曾因同一种走私行为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的;   (七)其他有证据证明的情形。   六、关于行为人对其走私的具体对象不明确的案件的处理问题   走私犯罪嫌疑人主观上具有走私犯罪故意,但对其走私的具体对象不明确的,不影响走私犯罪构成,应当根据实际的走私对象定罪处罚。
  • 首先企业偷税有行政处罚也有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就是罚钱之类的n关于是否定义为刑事处罚,是根据以下n其一,偷税数额达一万元以上,且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其二,行为人因偷税受到两次行政处罚的,应给予刑事处罚,否则就是行政处罚n成立刑事处罚的:n根据主观意志的划分n1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n2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n最后关于这个问题企业偷税财务负责人举报可免刑责吗n我的回答是:不需要举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三款规定:“实施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行为,偷税数额在五万元以下,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以前已经足额补缴应纳税款和滞纳金,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也就是你们在公安局立案之前补足偷税的款就好拉。如果老板不让补,你就做出强烈抗议并且离职(记得录下来),然后举报,这样就不会有你的刑事责任了
  • 一、您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的举报中心举报。由于国税地税管辖范围不一致,您要注意弄清楚举报内容涉及的税款属于哪个税务机关管辖。举报中心举报的范围是: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和虚开、伪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发票,以及其他税务违法行为。 二、举报可以采用书信、口头、电话或者举报人认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 三、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可,但实名举报才有奖励。举报人不愿提供自己的姓名、身份或者不愿公开举报行为的,应当予以尊重和保密。鼓励举报人尽可能提供被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和税务违法事实证据。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