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一记者掌握了一个单位的管理漏洞,写成稿件在网站上公布。领导怕影响单位和地区形象,要求记者把稿件从网站上删除,记者说要删掉也可以,但要给他一笔钱。请问记者的行为是不是构成了敲诈勒索罪?如果构成犯罪怎么才能收集最有利的证据,将这些唯利是图的小人绳之于法呢?谢谢

刑事案件
2010-09-04 17:44:16
共有6位律师解答
  • 涉嫌敲诈勒索,可以报警,可以电话录音。如满意,请采纳。
  • 已经涉嫌敲诈勒索,保存证据,报警。
  • 已经构成敲诈勒索,但够不构成犯罪还有待商榷。
  • 记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值得商榷,不宜先下结论。一、记者的报道如果属实,他在网站上公布此单位管理漏洞的行为,是作为一个记者的正当职务行为,这是新闻言论自由权,是宪法权利;二、单位主动要求记者删除文章,记者借机索要财物,我认为是一种违背职业道德和违反新闻纪律的行为,应该受到纪律制裁;三、记者的这种行为,利用了单位领导的恐惧心理来索要财物,但他的这种图财心理是在稿件公布以后、单位要求删除时滋生的,他对单位的负面影响已经造成并将持续下去,如果删除,只能阻断这种影响不再扩大,而不能消除这种影响,但是,如果不予删除的话,影响势必继续,但是,记者的这种不予删除的不作为的且属于正当的职务行为,因为有了单位领导要求删除这一情节的出现,并由于记者本人不道德的行为相伴随,使其后面的一切行为都蒙上了犯罪或违法的阴影。也许,这就是咎由自取。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愿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 可以报警
  • 涉嫌犯罪,保留付款时的证据,向公安机关举报。
查看全部6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欺诈消费者行为是否构成诈骗
消费者维权 1615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
民法典 1558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
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
民法典 2900
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
网络名誉侵权如何收集证据
民法典 462
网络名誉侵权如何收集证据
加载中